南懷瑾講演錄: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

出自小萃華亭

時間:2005年11月5日 地點:上海市宛平賓館中央會議廳
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
聽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二OO五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班(北京)學員,及各界人士共二百四十餘人。
錄音實錄:趙雲生
初步校對:馬宏達

  第一講

令人憂心的教育
經師 人師
見解超越師父的人
什麼是經濟
民先富嗎國先富嗎
政治的最高目標

  孫健教授(主持人):今天我們非常榮幸,請到南懷瑾先生,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講座講演,作為我們博士班的課。今天還有很多從各地來的,甚至海外來的朋友在座。首先,請我們朱校長致辭。

  朱清時校長:尊敬的南老師,各位同學,各位來賓,今天,我們中國科技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在這裡舉辦一次講座,我們中國科技大學和在座的各位同學,都非常榮幸,邀請到了南懷瑾先生,來為我們這次博士班講課。

  南懷瑾老師,是目前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最精深、知識最淵博的人。他是我的老師,我覺得,我們能夠邀請到他,實在是我們學校的光榮,也是我們在座同學的榮幸。今天,因為南懷瑾老師要講課,我從合肥到無錫開完會,特地趕到上海來參加這個課的。我想在這個講座開始之前,首先代表我們學校,也代表在座的各位同學,一起向南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鼓掌)謝謝!謝謝南老師!

  孫健教授:下面,就不耽誤大家的時間,請老師馬上講課。剛才,會場的紀律,我已經跟博士生們講過了。一會兒上課的時候呢,請大家起立,不一定鼓掌了。為什麼要起立呢?這是我們兩千五百年的傳統。因為孔子在講課的時候,有一個學生不斷的站起來。孔子就問他,你為什麼站起來?他說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他就是曾子。以後我們就這樣。課堂紀律我已經講過了,現在請老師講課,全體起立。

  南師:請坐請坐,謝謝,謝謝,諸位請坐。

  諸位先生!諸位同學!先生就是同學,老一點的就是先生了。我今天被朱校長、孫教授逼到這裡,又來出醜了。我每一次講話,都有兩句話對自己下的結論,先說了這兩句話,你們聽我講話聽得不如意的時候,就比較安穩一點了。我雖然活得年紀大一點,對自己平生的看法,只有八個字「一無是處,一無所長」,這是我的招牌,到處講的。尤其講話,我是最靠不住的。朱校長、孫教授剛才講的話,推薦得太過分。我講話有一個毛病,就是想到哪裡講到哪裡。叫我講課是很痛苦的事,剛才我私底下在講,每次上課,我感覺到都是被人家考試。

  所以今天臨時有個感想,當年在抗戰的時候,在大後方,我還年輕,就是在帶部隊的時候,自己很威風凜凜。旁邊的人告訴我,你好威風哦!我說我騎在馬上想了一副對子,講自己:「耀武揚威,前呼後擁三匹馬」,很威風啊,自己騎在馬背上,前面、後面、旁邊都是兵;「高談闊論,東拉西扯一團糟」,這是我對自己的評語。今天想起來幾十年前的事,我應該把這副對子改一下:「招搖撞騙,前呼後擁三輛車」,三部車子跟着一起來;「高談闊論,東拉西扯一團糟」。這是我講課前,對自己先做了評語。

  朱校長跟孫教授講了好久,要我給他們博士班的同學,報告一些意見,我當時隨便答應的。還有上次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演講,也是臨時隨便答應夏院長的。後來他們就抓住不放,所以今天被逼到這裡,又要出醜了。

  我心裡想,講什麼題目好呢?我原來想要講的,關於中國的文學,此其一。第二,是關於今天的兒童教育。我覺得,我們這一代是沒有希望了。但是,中華民族的後一代,怎麼樣站起來?這個國家向前面是怎麼走?

  我看到現在的教育一團糟,我本身一輩子沒有一張文憑,沒有一個好好的學位。可是,我這句話不是自己遺憾哦!而是非常自豪。因為我不喜歡文憑學位。我一輩子受過文的教育、武的教育、洋的教育、老土的教育;自己不喜歡受學位文憑的拘束,這是非常特別的一個經歷。

  所以講到中國的教育,我的經驗太多了。我從小受私塾的教育,讀古書出身,到洋學堂。現在的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那時開始便叫洋學堂。我讀古書出身,怎麼進洋學堂呢?剛才跟校長、孫教授兩個談笑,我說教授啊,我十二歲起就教書了。由私塾進洋學堂讀書,十二歲高等小學畢業。當時所謂高等小學,大概等於現在由小學到初中二年級的程度,你們沒有聽過,那時候已經有英文,有新的科技知識教育,但是我都不懂。我讀古書出身,進去讀了一年就畢業了,是很有趣的,考試第一名,是倒數第一名。哈,我回到家裡一看啊,喔喲!不得了,門口掛了好多紅布,還有警察站在那裡打鑼恭喜,秀才畢業了!如果高中畢業,就叫舉人畢業,得了舉人;大學畢業,就叫考取進士了。所以我回到家裡,人家說我是秀才畢業!

  那一年,我父親借了一個地方辦學校,請了一個前清的舉人教書,他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同時也請他到家裡來教我。他跟我都在小學裡教書,這位老師經常生病,結果都是我在教了。所以說,我十二歲就開始教書了。

  然後我出來,住過武的學校,當過兵,帶過兵,教過兵,乃至教過軍事學校;讀過大學,讀過研究所,後來都不想讀了,我覺得老師講的課我都懂了,他的著作我一個禮拜看完了,下面不想要聽了。因為他講了半年一年,都是他那本書上的,我還浪費時間幹什麼?我讀書就是這樣讀的,是很有趣的。所以我一輩子不拿一張文憑,不拿一個學位。這個那個的教育都受過,也教過,甚至還教過出家人,還在山上當過和尚,大家都知道。

  因此迴轉來,看今天我們的教育,簡直是莫大的一個浪費,害了後一代!每一個學生都戴近視眼鏡,背那麼重的書包。我說讀書不是這樣讀的啊!這樣讀書把腦子搞壞,眼睛也搞壞了。我現在快到九十歲了,看報紙有時我還不用眼鏡。我說你們的書絕沒有我讀得多,為什麼如此呢?教育問題!我真是擔心。教育問題是個嚴重問題,關係我們國家民族未來的前途。

  所以這七八年之間,我提倡兒童讀經,中英算(中文經典、英文經典、心算)一起上,小孩子開始背誦。這個工作我在發動,大家也不知道,現在全國兒童參與的很多。我沒有搞組織,大家響應就推廣了。我本來想講這個問題,現在簡單的提一下。

  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精神,是在文化。文化包括了很多,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軍事等等,都是文化。但是文化的中心在文學,這一代,文學沒有了。現在只看到許多黃段子,不過手機上的黃色笑話,最近也少了。未來文化怎麼走法?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本來想討論這個問題,報告我的讀書經驗給大家聽,讀書求學問不是為拿學位。對不住了,我現在一看孫教授拿給我的,你們博士班的讀書計劃,喔喲,一規定都是三百來本書哎,我看了眼睛都張大了,這麼嚴重!孫教授說,他自己讀過多少萬本書。

  我說,這怎麼辦?書是讀得多,但是讀書不一定有學問,學問兩個字,是不是讀書來的?不知道。這是個大問題!讀書是求知識,所以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整理《禮記》,對於老師與讀書有專門的討論,後人總結有句話,「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就是講讀書求知識。

  什麼叫經師?以前四書五經背得來,每一個字都給你解釋得清楚,道理都告訴你,這叫經師,這是教知識的。人師,不一定學識好,但是他的人品修養,他的作人做事,使我們一輩子學不完,像孔子孟子一樣,這叫人師。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等於我們當年帶兵,有句名言,「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像我們年輕時從十幾歲起,我也帶領很多土匪兵,一看那幾萬人,很想找一個會管理的將領,但是非常難,教育方面也是這樣。所以真的學問,是如何做一個人;能夠作人,就能夠做事,這就是人師了。「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是我們幾千年的老古話。

  現在的教育,做老師的同我一樣,我也是大學教授,我也帶過博士班,在我手裡畢業的碩士、博士還不少哩!我常常告訴他們,你那麼辛苦,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啊(眾笑)!學位當然給你通過。學位雖然給你通過,但是學問不一定是對哦!學問,你一輩子還學不了。

  中國禪宗有一句話,是關於師生之間的問題?那很嚴重了,什麼叫學問?什麼叫老師跟學生的關係?「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這是中國文化,唐代佛教禪宗最有名的話。現在全世界景仰中國的禪宗,當然現在沒有真的禪宗了,也許我算一個吧!可是我一輩子沒有講禪宗的東西,因為沒辦法跟人家談,文化基礎不夠。

  怎麼叫「見與師齊」?一個學生的見解、知識、學問跟老師完全一樣;「減師半德」,德行只有老師的一半,因為老師已經五十歲,你還只三十歲,等你五十歲,老師已經七十歲了,他永遠在你前面。「見過於師,方堪傳授」,這個學生的見解,超過了老師,才夠得上做個學生。中國禪宗教育的精神,是這樣要求的,希望學生超過老師,這也是中國文化關於教育方面的。現在,譬如我也做教授,我笑自己,人家叫我南教授,我說你改一改,叫我老教授。「老師啊,你願意叫老教授啊?」我說:「是啊,你聽清楚哦,我不是叫教授,是會叫的那個野獸的獸--老叫獸;年輕的,是小叫獸。」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說當教授好可憐,比歌星還不如,那個歌星上台唱一首歌,啊喲,好幾十萬!我們講了兩個鐘頭課,才拿兩千塊錢紅包,還要謝謝人家。我說現在不是做老師耶,完全是知識的出賣。譬如一個學校老師、教授,拿多少薪水?像我們的校長、教授、大博士,這幾個都是大校長在這裡,同我一樣,都很辛苦,一輩子讀書,就會吹牛吹一下,然後學生聽完了,夾着報告就走了。

  不過,當年我們在洋學堂大學怎麼樣上課的?你們還沒有看到。這個也是幾十年以前,就是在抗戰以前,快要和日本人打起來的時候,我們到大學聽課,這個書是夾在腋下,長袍一穿,裡面西裝褲,看到老師下巴一翹,表示打招呼,然後斜坐在椅子上,這樣聽着,很傲慢的樣子。然後,老師講得差不多了就起身,下巴一翹,示意告假就走了;不是點頭哦!為什麼?不聽了,因為已經曉得他今天講什麼,下面自己都懂了。

  我教軍校的時候,那個更嚴重了。我還只有二十幾歲哎,留個鬍子冒充四十幾歲,尤其我教的是高級軍官教育隊,都是做過團長、旅長以上的,他們坐在下面,端端正正,眼睛這樣睜着,好像看着你,實際上都在睡覺。那麼我一看,他們精神太嚴肅了,不在聽課在睡覺,我馬上來個黃色笑話(眾笑),他們就哈哈哈一笑,精神來了,然後我再講,就是這樣,這是軍校教育。

  現在迴轉來講,現在的教育啊,變成商業行為了。校長、老師大家是出賣知識,學生交了學費,愛聽不聽,一篇論文一交了事。那麼,所有的博士論文,除了科學方面,真正科學我外行,在這裡的專家曉得。不過我有一次勉強看,冒充內行,懂一些。其他寫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進去教育部一看,堆積如山,誰會看啊?看都不看!

  唉!這個時代的教育,我發現是個大浪費,都是無用,所以我主張讀書無用論。這個教育也不能把人改變。我常常發現,像我們現在中國十三億人口,農村的父母,非常辛湊錢,培養孩子讀中學,甚至讀到大學。這個孩子大學畢業後,就向北京、上海、香港這些大城市去,永遠不會回到農村去。那麼辛苦培養一個人才,對農村、對家鄉、對社會沒有幫助,出來以後要拿高薪水,要玩花樣。照這樣下去,教育愈普及,不是天下愈亂嗎?我發現這是很痛苦的事。所以我說,要高薪聘請這些大學教授,回到農村去教孩子。

  現在我發現男女受了教育,對不起啊!女同志們請原諒!尤其女同志們受了教育以後,既不能做賢妻,又不能做良母,連飯都不會做,都要吃館子;要找老公的話,老公不會洗衣服做飯,是不能嫁的。這個以後怎麼辦?

  所以我常常告訴人,今後的社會沒有家庭制度,沒有夫妻生活。受了教育以後,除了向錢看,領高薪享受以外,不願回到自己的家鄉,為家庭有所貢獻了;包括我們在內,也是這樣。這是幾十年經驗的反省。

  平常我和朱校長、孫老師談起,本來想在這一方面,同大家研究討論。後來,我有一天向那位同學說,孫老師他們要我講什麼課啊?他說,「他們有個電話來了,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我說:「這個要命了,這個是考我了。」我最怕這個東西,傳統文化與經濟問題!我與孫健教授經常開玩笑的,他一來就逗我笑。我說,這個這個,孫健胡鬧,叫我講這個問題,全外行嘛!等於趕鴨子上架。但是呢,我還真喜歡他出的這個題目,真有道理,真有道理!

  我們今天碰上這個時代,大家全體向錢看。好像全體人民都向錢看,做生意。這個情形,就是過去孟子講的「上下交征利,則國危矣」,對國家前途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這個經濟問題,只要研究一下就知道,它關係國家前途的走向。今天大家都是為錢,受教育也是為錢。那麼,我們中國文化里,是不是這個東西?難道不是為錢嗎?所以,孫老師一定要我講這個問題,我覺得對,我說對我是個考驗。但是,我也經常想這個問題,順便給大家提一下。

  講這個問題以前,我請大家提起注意: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經濟的看法是什麼?

  首先,孫老師給我出的題目,是經濟與管理問題。有關經濟學,這個名詞的翻譯,我經常提,到現要我都不贊成,可是大家已經習慣了。我們有很多由西方文化翻譯過來的名詞,用的是二手貨,是日本人的翻譯啊!當時,西方文化向東來的時候,日本人先翻譯,原來是用中文的,所以翻譯成「經濟」,這個大有問題。

  「經濟」二字,在中文裡頭非常大,是大政治學,所謂「經綸天下,濟世救人」,這才是經濟,也就是大政治家的學問,包括了政治、教育、軍事、文化、社會等等都在內,不是只講金融,不是只講生產的。可是,當時日本人這樣翻了,叫「經濟學」。

  譬如還有一個學問,我們也覺得好笑,有人問「這個同學學什麼?」「我學哲學的。」哲學二字也是日本人翻的。我們都是用二手貨翻譯的名詞。尤其我到了台灣,一聽哲學兩個字,台灣話發音是鐵盒,我聽成鐵的盒子。我說還有個銅盒嗎?哲學應該是慧學、智慧之學,日本人翻成哲學。

  但是日本人自己用的呢,財政部叫大藏省;藏相,根據什麼來的?佛學裡頭來的。日本人翻譯公司叫株式社,他不翻公司,公司倒是我們直接翻的。所以,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溝通,翻譯上有很多問題。

  真正的經濟兩個字啊,譬如日本有個報紙叫《產經新聞》,產業和經濟。我們中國原來歷史上關於經濟,叫「食貨」,要吃飯,要貨品,這是經濟。所以讀歷史,司馬遷《史記》上,專門有一篇《貨殖列傳》,講經濟的;《平淮書》,是講貨幣、金融流通等問題。

  我們一百年來,中國對於西方文化的翻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機構沒有當年民國時有個「編譯館」,偏偏到了台灣以後,擺在殯儀館的旁邊,編譯館和殯儀館,兩個搞不清楚。

  希望大家告訴後代要注意,怎麼樣有一個統一的翻譯。尤其科學上要有個統一的翻譯。譬如日本,學物理、化學,硬是把它翻成日文。我們有些自然科學,自己沒有真正翻譯,只好用外文。這一點,是我們不及人家的地方。

  剛才提到孫教授要我講經濟問題,我首先提出來這個名詞翻譯上的零碎問題。這也是個專門的題目啊!你們哪位同學,可以就此寫一篇很好的博士論文,引經據典,嚴格建立,可以出書告訴自己國家的人民。

  這就是剛才講的「見地」,做學生的要「見過於師」,一個人思想見解沒有超過人家的地方,就不叫做自己的學問。這個名詞翻譯,就是思想見解的問題,也就是孔子講的「正名」。一個觀念都沒有弄好,怎麼行呢?現在我們一提經濟,就想到錢了,經濟是多大一個問題啊!一個產業,把世界上的物資,變成有用的東西,在社會上流通,同錢打上交道,然後同國際間又有物資的關係。

  譬如,我們講「貿易」兩個字,大家現在都沒有受過自己國家文字的教育,什麼叫「貿」?貿易這個「貿」,下面有個寶貝的「貝」字,這個貝字是什麼?我們幾千年前,那個時候貨幣是用貝殼的,貝殼就是財富。貿字上面那個「卯」字是發音。譬如說「朋友」兩個字,「朋」字現在寫成好像兩個月亮,實際上是兩排掛的貝殼,出門時脖子上掛兩串錢,才能交朋友,沒有錢不能交朋友。貿易是財富的交流。為什麼叫「易」呢?易是日月交替流轉,你有我沒有,我跟你交換,這叫貿易。

  「食貨」這個問題很大,我們自己的經濟學家,在這裡的經濟博士很多,都是經濟大博士、大教授。當然,他們是專家,我是小兒科的小人家,不敢向大家請教,不過,這的確是個大問題。

  一個國家對經濟的大原則,究竟要「藏富於民」,還是要「藏富於國」,這是個大問題。不管什麼主義,一個國家究竟要國富民強?還是反過來民富國強呢?

  你看中國字,那麼簡單四個字,國富民強,是國先富,再是民強;還是民先富,再使國強?藏富於民,先讓老百姓富有,政府自然富有;還是說,一個政府的政治體制,先使政府富有,再分配給老百姓?究竟應該藏富於民還是藏富於國?這就是經濟政治的大問題了。

  在我們的文化,講到中國文化,就提到孔孟思想。孔孟思想不足以完全代表中國文化啊!中國文化那麼龐大,有所謂諸子百家,儒家孔孟之道不過是百家裡頭的一家,是部分的思想。孔孟他們對於經濟的思想,究竟怎麼樣?道家對於經濟的思想又怎麼樣?諸子百家對經濟的思想又怎麼樣?至於佛家的思想,有沒有經濟學?有的,佛家也講經濟學的。

  所以我說,你們實在不懂得佛教,中國的佛教,在唐朝已經出現類似共產主義的形態,在什麼地方出現的呢?就是唐朝禪宗的叢林制度。這個你們沒有研究過了,現在的廟子也沒有一個真正的叢林。真正的叢林,幾千和尚生活在一起,那個秩序,那個道德精神,那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誰都沒有私人的財產,共同的生活在一起。這個內容,我們想要徹底去了解的話,要專題來講。

  剛才講到中國文化,講到諸子百家,儒家並不完全代表中國文化。那麼,中國傳統文化,諸子百家與經濟管理關係,就是孫教授出題目考我的。他出的題目大了,他老兄啊,隨便一出,我就很可憐了。他是文人說一寸,我這個粗人,就跟着跑三四十里。只得想想,怎麼把這個資料兜攏來。現在,我提出的這部分資料,你們諸位博士班的同學,每一個資料,都有博士論文的專題。

  請大家特別注意一個問題,我在美國的時候,經常給外國人說笑的。尤其跟美國人說笑得很厲害,我說來來來,我們比文化,你把膀子亮出來。 「呃,老師,幹什麼啊?」我說:「亮出來!」他亮出來了。我說:「看你的毛多,還是我的毛多啊?」「嗯,你們中國人皮膚好,沒有毛,我們身上都是毛。」我說,「因為你們文化不夠,鹽巴都吃少了,我們鹽巴吃得多,毛才掉了。我們吃了幾千年的鹽巴,美國兩三百年的立國。算個老幾啊?講人文文化,給我們做徒孫我都不要;講現代科學,我只好跟你們學,其他你們談不上。」

  可是我告訴他,十六世紀以後到現在,西方文化的思想認為想解決人類問題,要人類一切安定靠經濟,以經濟解決政治。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認為經濟是附帶的,要靠政治解決問題,政治搞好了,經濟就附帶搞好了。東西方剛好相反。所以中國文化從古到今,很少提經濟這個事,只有《貸殖列傳》、《平準書》等等,認為政治安定,經濟自然好了。

  西方十六世紀以後呢,慢慢越來越堅銳了,尤其到現代,像美國的文化,影響我們的工商界各方面,都是以經濟問題來解決政治,東西兩方面剛好相反。但是這兩個相反的並不衝突,在我們文化裡頭都有。所以剛才提這個問題,我們要特別注意。

  中國文化過去講經濟問題時,從哪裡看起呢?我給大家提供資料,不過要加上西方文化一起來研究。

  首先數據在《易經》。不是卜卦哦!孔子的兩篇論文,《序卦》的上篇下篇,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報告。你們買一本古本《周易》,不要看現在人的註解,包括我的書都不能看,你看了我的書就上當了。

  有人說,」老師,我看了你很多書「,我說:」不要看,我當年沒有飯吃才寫書,那是為了吃飯的。」「著書都為稻梁謀」,這是清朝嘉慶時的名士龔定庵的詩,他是杭州人。他說著書幹什麼?為了吃飯,沒有買米的錢了,只好寫文章賣了。還有一句詩,清人舒位的,「秀才文選半飢驅」,秀才就是讀書人,寫的文章著的書,為了賣錢嘛,肚子餓了騙飯吃。所以我為了肚子餓,為了錢寫書的。我真要寫的東西,我自己認為,今年快九十了,還沒有寫,因為寫出來很嚴重了,幾乎都在罵人,都在批評人就不對了嘛!只好不說不寫。

  孔子在《易經》的論文《序卦傳》中,講八八六十四卦次序的道理。上篇,論述上經三十個卦,講宇宙、物理、人文的法則;下篇論文,講有天地就有萬物,有萬物就有男女,有男女就應該結婚,變成夫婦,夫婦生孩子,變成一個社會。但是社會、家庭、經濟怎麼演變的?人類怎麼來的?原始的人類沒有私有財產,私有財產一來以後,就有經濟問題產生。孔子在《易經》上講得很清楚,有哲學的經濟,經濟的哲學,基本上都在這裡面。

  我樣常常說公事和私事,大家都認識中國字這個「公」字,譬如《禮記》裡的一篇《禮運大同篇》,就是講政治的最高理想,天下為公。我在政治學校講政治課的時候,提出來四個人類文化的理想:一個是我們幾千年的大同理想世界;一個是柏拉圖的理想世界;一個是中國道家的華胥夢的世界;另外是現在人構想的,真下共產主義完成的那個世界。  

  西方文化講政治學,講了半天,哪裡有政治學啊?我自己也教過政治學,給人家講了半天,最後的結論,這個世界政治學的大目標,用十二個字就講完了,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安居樂業。

  第一、風調雨順。你看,美國今年的風災,美國不是吹牛說科學發達嗎?科學再發達,你可以停止得了風災嗎?風不調,雨不順,國家不會太平,老百姓也不會安定了。第二、真正的政治最高點四個字,「安居樂業」。每一個人都很平安,有飯吃,什麼都不擔心,更不擔心收稅,只要警察不要找我麻煩就行了。所以就是這十二個字,什麼柏拉圖的理想,什麼大同世界都不管了。

  但是,世界上真的到達大同世界,天下太平了,那要什麼時候實現呢?我說,人類也許永遠不會實現。假使人類有這麼一個社會出來,就是宇宙毀滅的時候。因為社會很怪,大家都長成一個樣子,穿一樣的衣服,一點都不好看了,就是要亂七八糟的,有正有反,亂來亂去的,過得才有味道。平安固然很好,平安就不能過日子了,等於現在年輕大學畢業。拼命找工作,做個三四十年退休。退休了以後,兩夫妻坐在家裡,沒有愛情可談了。兩個背靠背,看着電視,我說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眾笑)!就沒有什麼好玩了。所以如果天下太平了,有什麼好玩呢!

  這是講政治哲學回到經濟哲學,所以經濟思想、系統,也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

  剛才後面催我,說時間早就到了,叫我讓大家休息。大家休息十分鐘。

  第二講

道家的經濟思想
東西方的時代人物
漢文帝如何提升經濟
半壁江山一紙書
領導者是關鍵
好領導重法治

  剛才給大家提出來,先從孔子《易經》的兩篇論文開始研究,關於《序卦》,這個裡頭有很多東西,包含社會、政治、經濟、教育一切等等問題。中國人要先懂得怎麼認識中國字,懂了古文,研究起來就很簡單。現在從白話教育入手,尤其是從白話簡體字入手,那就不要談中國文化了。

  我們很多財富都在古書上,大家不讀;尤其現在,歷史都不好好教了,不懂中國歷史了。我常常跟孫教授講,像我們十二三歲起,全套的歷史已經看了三遍了。不但看,還圈點。每遇重要的地方,都要記下來,要背下來。不是為了考試,是自己喜歡,覺得這個重要,就想記它了。現在為了考試去記,那是很痛苦的事,因為自己不想要的緣故。跟吃東西一樣,我要吃的才吃嘛,你要我勉強吃的,那害死人;讀書也是一樣。

  剛才說從《易經》開始研究起,然後,提到「公」、「私」兩個中文字,都要認得啊!為什麼這兩個中文字寫成這樣?大家沒有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在前兩次別的演講當中,已經提到過。現在提的就是大同思想,與經濟學有關的。「天下為公」,這個「公」字,上面一個「八」,下面這個「厶」字,你們諸位大概沒有學過,這是私人的「私」,跟「公」相對,「厶」這個字是古代「私」字的正寫,後來旁邊加上一個「禾」,禾就是稻子。有了稻田了,自己占有,私人占有,就叫做「私」。「公」字為什麼這樣寫?像一個西瓜一樣,切成兩半,八字,兩邊分開,一點都不保留,敞開的,沒有私的,把下面私蓋住了,因為無私,才叫天下為公。

  我們小時候,學中國字,叫「六歲入小學」。小學幹什麼?認識中國字,包括字的意思都要知道。

  那麼大同思想關於經濟怎麼講呢?我只講一個原則。大同思想在《禮記》的《禮運》篇里。《禮運》開頭的一段,就是我們講的儒家的大同思想,中國人的傳統。《禮運》是什麼意思呢?文化的流程、流轉、演變,所以叫運,運就是運行、運動、運轉。

  孔子有一天,在走廊上非常難過的在嘆氣,他有個學生叫言偃(子游),這個言偃要研究起來,應該是江蘇常熟人,當時屬於吳國。言偃站在旁邊問:「老師啊,你今天好像那麼淒涼,那麼悲傷,很難過的樣子,為什麼?」

  孔子就講出來,等於我們現在感嘆,教育文化怎麼辦?不得了啊!孔子就講出《禮運》的道理。他說我們中國上古時期是大同世界,這個時代已經趕不上了。我們讀歷史有幾句話:「三王者,三皇之罪人也」,我們小的時候都曉得講,因為自己看了喜歡。三王就是堯舜禹,是孔子儒家很推崇的,但是,三王已經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的罪人了。「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等等,稱之為五霸,他們是堯舜禹三王的罪人。那後來,秦漢唐宋元明清,那應該就是五霸之罪人了。意思是說中國人文文化一步一步,越來越退化了,這是講中國文化的演變。這個話,等於清朝名士才子鄭板橋說的,和尚是釋迦牟尼的罪人;秀才是孔子的罪人;道士是老子莊子的罪人,因為都不對了。

  那麼《大同篇》裡的經濟思想呢?天下為公的經濟思想呢?有兩句話答覆剛才孫教授出的題目——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就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我們讀古書,這些原文都要背的。貨,天地間的物品,石油也好,一顆稻子也好,番茄也好,水果也好,天地萬物生成給我們的,不要浪費。我們小的時候受的教育,吃飯的時候,一顆米飯掉在地下,祖母在上面,眼睛就看着你:「撿起來,吃了!」我們就把飯從地上拿起來吃了,我們那個地還是泥地呢!天地生萬物給你,是給你吃給你用,你過分糟蹋了,就有罪了,這叫「暴殄天物」。他說,貨品、萬物,「貨惡其棄於地也」,不要浪費了;「不必藏於己」,不是個人占有,是大家公有。這是幾千年前,最初的經濟思想。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至於大家做的事情,就怕對社會沒有貢獻,每人都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整個的人類社會;「不必為己」,不是為了個人目的在做。這個是大同思想裡頭的,基本經濟思想。後世講,這代表了儒家,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經濟思想的基本原則,由這裡發揮出來很多內容,這個將來再談了。

  第二,我們不講孟子,講老莊。老莊的文化是很嚴重的。我們中國人天天談孔子,其實,我們整個的中國人受文化影響最大的不光是儒家,而是雜家的思想,是老子、莊子、孔子、佛家一起來的雜家。諸子百家裡頭有個叫雜家,我們暫時不管,先看老子的思想。

  老子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是老子思想的三寶,也是政治思想、經濟思想的三寶。後來佛教進來,叫皈依佛、法、僧三寶,這個三寶的觀念是套用老子的。「曰慈」,老子講慈愛,孔子講仁義,就是佛學講的大慈大悲。「慈」最難了,那是愛一切人,愛一切物。

  「曰儉」,今天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社會,錯在浪費。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分的浪費,不能儉。政治也好,經濟也好,這個儉,是如何省儉,並不是說不用,這是個大學問。

  「曰不敢為天下先」,我們現在講發展,如果根據中國文化講,社會發展是為全民而發展。人類為什麼要財富?財富怎麼產生的?財富要怎麼用?

  研究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是要研究全體的歷史。我們當年的教育,要經史合參,把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學問都研究了,隨時抓住歷史來對照,合攏來參考。

  我們今天看的外國經濟學的書,都是十七八世紀工業大革命以後這些國家的思想。你注意每個經濟學家是哪國人,他的立場就站在哪個國家,每人都有他的立場。而且那個時代的人,思想都局限於那個範圍。現在美國提出來的新自由主義,我看這是侵略性的經濟。我經常講,你不要看入了世貿,入了世貿以後,美國來收購了,美國來參股了,美國來合併了,那是好事嗎?大家有沒有想過啊?因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場。

  我們這裡有位同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的經濟博士,他介紹他那個老師,是美國一位很有名的老經濟學家,寫了一封信給我,我回信給他說,現代社會,全世界缺乏一個全人類的經濟思想,未來的世界、人類,究竟怎麼安排?你們這個那個國家的經濟思想家,那些著作都是強盜思想。因為只是站在自己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立場。

  譬如市場,什麼是市場?真正的市場,是我有成品,銷給沒有成品的地方,沒有成品的地方就是落後地區,落後地區才是經濟市場,商業的市場。講不好聽點這就是經濟侵略。市場經濟究竟怎麼樣?這個市場怎麼發展?「消費刺激生產」究竟怎麼樣?

  我講這些一條一條的觀念,就是說到道家的經濟思想——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由此想到現在這些問題。因為孫教授給我出這個題目,下面我告訴你們作研究的一個路子。

  當年抗戰開始,我也在教書,而且教中央軍校高教班的。那個時候,中央軍校提倡,絕不能做亡國奴,每一個人要有「不成功則成仁」的精神,打不過就死,拿命來打,提倡文天祥、岳飛。後來,差不多到抗戰後期,大家開會時,我說我們有個問題不對,我們不能夠永遠做失敗主義者。非給日本人打垮了做亡國奴不可的思想,做亡國奴就要出忠臣。老子說的話沒有錯,「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家庭不和,才有孝子。所以我們中國二十四孝,每一個都是有問題的家庭,有問題的家庭才出孝子,家庭沒有問題為什麼要孝子?個個都是孝子啊。國家要亡了,才出忠臣,文天祥凸顯出來的,就是宋朝亡國了嘛!不但文天祥,陸秀夫還背着宋朝最後一個皇帝,在廣東跳海的,這是忠臣。我們為什麼在抗戰階段,跟日本作戰的時候,只提倡做文天祥、做岳飛呢?為什麼不反過來研究漢唐宋元明清,開國的時候,怎麼樣使國家強盛起來?我講之後,大家說對啊!要反過來研究。我現在還是這樣主張。

  譬如,我們都曉得中國有名的「文景之治」,你們最近都看過漢代的歷史連續劇。那麼為什麼漢文帝跟景帝兩個,在漢朝開始有這樣的成績?大家都曉得,漢文帝走的是道家老子的政治思想路線,他如何成功的?我有個資料發給大家。

  這個資料前面,跟公曆有個比較,我還要吩咐諸位,今天研究中國的歷史,同時要看西方的歷史,要一起對比研究。

  當我們秦始皇的時代,那時還沒有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是在漢朝這個階段起來的。我在資料上面,把公曆大概都提了一下。漢朝統一了以後,中間經過變亂,漢高祖的太太呂后當政,內亂一二十年,最後才找出來漢文帝做皇帝,這是公元前近兩百年的時期。

  有一個東西,我心裡非常不痛快的,就是用公元。我們現在用公元二〇〇五年,可是我們中國文化是黃帝紀元四千七百三十九年了。公元是以耶穌出生那一年開始,我雖然並不反對耶穌,但我們不是耶穌的子孫,為什麼要用耶穌的紀元?我們有自己的紀元呀!現在是搞得一塌糊塗了。漢文帝這個階段是公元前,這個時候耶穌還沒有生,比耶穌出生還早兩百年,羅馬帝國也還沒有正式成立。那個時候什麼叫歐洲啊?那是荒涼野蠻的地區,幾個民族在那裡亂啊鬧啊。所以今天研究歷史,你要了解國家看到未來,一定要把西方歷史跟中國歷史對照地看。

  比照中西歷史研究,就會發現,一個世紀一百年之中,東半球的中國人做了一些什麼事,西半球也做了一些什麼事;這裡出了這樣一個人,那邊也出了那樣一個;這邊出了一個漢朝,那邊出了一個羅馬帝國;這邊怎麼變亂,那邊也怎麼變亂,全世界一樣。慈禧太后的時候,韓國是明成皇后,英國是伊麗莎白女王,我說那是陰氣鼎盛的時候,女人統治了世界上這些男人(眾笑)。後來陰氣沒有了,出來些男的英雄,鬧了幾十年。現在,舊的英雄好像老去了,新的英雄好像沒有生,不曉得這個時代怎麼變化,很想看看人物,看不到了。

  漢文帝活了多少歲?我給你們的數據上面都有,他年紀輕輕四十六歲就死了,還沒有到我們這個年齡。可是漢文帝上台不過廿三年,天下就平下來了。我們中國文化,在秦始皇燒書以後,斷層了。斷了八九十年以後,到漢武帝的時候才恢復;我們推翻清朝到現在九十四年,文化也應該慢慢恢復。

  你們看漢文帝上台以後,怎麼處理這個經濟,我數據上提示給你們了,最好你們要看原文。在此一百年之間,即公元前一百四十年的前後,到了漢武帝時,國際間在歐洲前古史,是第三次布匿克戰爭終結,馬其頓亡國了。到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羅馬尚在戰爭階段,還未到羅馬帝國建立的鼎盛時期。這個剛才都講過。

  漢文帝叫劉恆,他二十幾歲上來當皇帝,他的歷史大家應該知道吧?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大概需要我報告一下。漢高祖統一天下,從惠帝到呂后的十六年當中,那個老太太呂后當下政,搞得一塌糊塗,同現代江青「四人幫」一樣,很亂。等把呂后一打倒,好了,這個劉邦的江山怎麼辦?劉邦的兒子被呂后收拾得差不多都沒有了。所以大臣們商量,找誰來做皇帝呢?想到一個人——漢高祖劉邦的兒子,他的媽媽姓薄的。姓薄的這位妃子,實際上是她第二嫁,原來是魏王的一個太太。漢高祖把魏王統一以後,也把薄氏接收了後來封她為薄妃,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

  薄妃這個人,非常了不起,是個讀書人。她研究老子莊子道家的思想,一看呂后這個樣子,太可怕了,她就靠邊去了。所以,劉邦封兒子劉恆到山西代郡去做代王時,薄妃也就跟着兒子到了代郡。漢朝政府內亂,等於「四人幫」內亂,最後沒有皇帝,想了半天,想到薄妃,薄妃仁慈善良,學老子的清淨無為,與世無爭,她的兒子教育得好,所以大臣們決定,就請劉恆來。

  漢文帝劉恆當皇帝時,也不過二十幾歲,他開始還不肯來。來了以後,他聽母親的教導,學道家的清淨無為治理國家。剛才講過老子的思想三原則,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個「儉」同經濟管理有關,算是經濟管理了。所以第一年,就把國家法律必了。當時漢朝的法律,用的是秦始皇以來的法律,很嚴格的。文帝把「除妻孥連坐刑法」這個法令廢掉了,一個人犯罪就判一個人,同他的太太、孩子、家屬沒有關係,不可以這樣株連九族。「詔定振窮養老之令」,命令救濟鰥寡孤獨和窮人,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送給米、肉、酒,九十歲以上的,還送衣料。「令四方毋來獻寶貴物品」,當時有人獻千里馬給他,他說,我出出巡時,不過每天走五十里;領兵出征,不過每天走三十里,我要千里馬乾什麼呢?因此下命令,不許各地獻寶,止住了這股風氣。他這一條,慈悲愛人就顯出來了,年紀輕輕,才二十幾歲登位而已。

  參考數據第二條:「問丞相周勃、陳平做何事?」陳平、周勃這兩個丞相是捧他上台的,也是當權派啊。他有一天問周勃,等於說國家主席問國務總理了。他說:「周丞相!今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周勃說:「我不知道。」又問現在的人口有多少?答不知道。再問這一年斷多少案子?仍然「不知道。」周勃冷汗都濕透了後背。這個漢文帝二十多歲,看周勃又是跟漢高祖一起起來的大將軍大元帥,心裡就很不高興,但是沒有發作。又問左丞相陳平:「你是副丞相副總理,應該知道吧!」

  陳平說:「陛下,你問斷案,請問司法部長報告給你;問財政,請財政部長答覆你。」

  漢文帝一聽就問了:「那你們丞相管什麼的?」

  陳平回答說:「丞相上輔佐皇上,下由中央起管到政府各位官員,哪個做的不稱職,哪個做得不好,這些國家大事才是我們管的,這個殺人不殺人的,是司法部去管的……」

  漢文帝一聽有道理,「嗯,你講得對!」

  詳細的內容你們去看歷史原文,這個文章很精彩的,我沒有給大家寫出來。我告訴大家,看歷史最好看原文。像我十幾歲研究歷史,旁邊放個地圖,因為準備出來打天下,上戰場打仗的。查看地圖,發現打到這裡,然後要知道這個地方出產什麼等等。現在要了解歷史,還可以外國史對照。

  漢文帝出來坐天下時,長江以南,還有一個人想當皇帝,公開反對中央的,名叫趙佗,稱南越王;因為他覺得劉邦的太太呂后太壞了。趙佗是河北人,在廣東稱帝。廣東、廣西、福建、越南,都在他掌控之中。那時,北方有匈奴;東面,包括浙江的東陽、溫州,乃至福建,漢文帝的力量都達不到。另外漢朝統一天下後,人口大概幾千萬,這都要注意,土地多少?稅有多少?讀歷史都要這樣搞清楚,這才叫讀書,不要亂七八糟讀書啊!

  漢文帝一上來,一看四面都有敵人。他一個年輕人上來,當時施政又不好,得先把施政穩定了。為了這一件事情,我還出了一個大笑話。因為我辦了一個刊物,曾經有一個題目講老子,講到了漢文帝,說他「半壁江山一紙書」,一封信就搞定了,沒有出兵,就把中國統一了。我這篇文章一出來,當時我還在台灣,有個學生在香港辦報,打一個電話到台灣給我,說:「老師啊,出事了!」

  我說:「我還出什麼事?笑話!我有什麼事啊?」

  「老師,你的文章出來,廖承志也『半壁江山一紙書』,寫了一封信給蔣經國。」

  這個故事很有趣的,現在不講這個,回過來講漢文帝寫一封信,給要反中央的南越王趙佗,兩句話就把趙佗打得動不了啦。

  信中說:「朕,高皇帝側室之子也」,他很謙虛,等於說趙伯伯,我是高祖皇帝姨太太的小兒子,文帝就跟趙佗來這一手。「棄外,奉北藩於代」,我爸爸還不要我,把我丟到山西那個凶奴邊上去了。接着內容是說,現在中央政府他們硬要我來做皇帝,我只好做皇帝了。他說,你的祖宗的墳墓在河北,我已經派人給你修得好好的,而且派很多部隊,把你家裡的房子都保留起來了,你家裡的親戚們,我都把他們供養得好好的在那裡。哎呀,天下最好不要打仗,打仗是沒有辦法的,打來打去啊,老百姓可憐,死得太多了。

  就這麼一封信,派了一位大使叫陸賈,是一個讀書人,去送給趙佗。陸賈跟趙佗認識,也是跟漢高祖同時的。陸賈把這封信交給趙佗,趙佗打開一看,出了一身汗,哎喲!劉邦怎麼有這樣一個兒子啊!太厲害啦!還叫我趙伯伯,說自己是爸爸的小老婆的兒子,沒什麼了不起,好像說你趙伯伯了不起。

  這一下趙佗嚇到了,文帝這個傢伙,動不了他!馬上把自己皇帝的招牌拿下來,投降了。他就回了一封信,同樣是很妙的文章,他這麼講:「蠻夷大長老佗……」,他自稱蠻夷,是文化落伍的蠻子地方,少數民族的大酋長,不敢稱皇帝了,馬上稱臣投降,這就是政治。趙佗回信給他說,我不是要當皇帝啊,是你爸爸死了以後,你那個大媽媽呂后一塌糊塗,要跟我作對,所以我看不慣,自己做起皇帝來。現在你大少爺做皇帝,做得那麼好,我當然不當皇帝,跟你合作一起。所以南方的半壁江山就統一了。

  之後,漢文帝第二封信寫給凶奴,匈奴不是欺負中國的嘛!後來的漢武帝打匈奴,也應該的。文帝這個時候,他就給匈奴去了一封信,也是這個辦法。不要打仗,打仗給兩邊人民痛苦,我們不要爭了啊。匈奴接到這封信,也吃癟了,願意跟他講和,這就是漢文帝,他用的不是什麼政治經濟的手法,而是用老子的——曰慈,曰儉,不敢為天下先。

  然後,我把另外重要的一條一條講,「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下一個命令,任何人提意見提報告,可以找地方的首長提出來;地方上有知識、學問好、人品好的人才,馬上選舉送上來,真正開始選舉,由地方選舉保送上來,政府馬上用。選出的人才應具備四個條件:賢良方正。賢,這個人很賢良;良,很好的人;方正,人品端方、正直。沒有講博士碩士畢業啊!也沒有講你是「海龜」還是「土鱉」,都不問(眾笑)。另外還有兩個條件:直言,講的話筆直的,不要耍手段;直諫,我有錯誤,馬上告訴我。叫地方選舉這樣的人才,報上來。

  文帝上任第一二年當中,別的什麼都沒有做,就幹這幾件事。我這個原文給你們看看,就等於帶你們讀故事。

  歷史上記載,「上每朝」,這個「上」,就是皇上,指漢文帝,寫歷史的人恭敬他。「朝」,每次找大家到宮殿裡開會的時候。「郎、從官上書疏」,郎,就是一般司長們,是副部長以下,司長們、處長們,這一個階級的;「從官」,就是下面的公務員,有時候他們碰到皇帝,就「上書疏」,當面給他遞報告,遞建議書。「未嘗不止輦,受其言。」皇帝坐的那個車叫輦。皇帝一看有人站在旁邊遞信給他,馬上叫停車,問什麼事?「皇上,我有個意見給你。」接受下來,「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打開看了以後,這個意見不行,把它放在邊上不辦;意見對了,就馬上辦。

  下面一句話:「未嘗不稱善」,這句話怎麼講呢?他車子過來了,或者有人站在路邊,文帝看到就叫侍衛,「停車,停車,有人拿信給我。」他一定要拿到信,還說,謝謝你啊!非常好!我會看。善就是好的,這是他對任何人的態度,好的,你拿意見給我,好,很好,就是稱善。這個資料中間每一條都是綱要,歷史有很多內容,都像演電影一樣。

  下一條,「幸上林,袁盎(中郎將)搬去慎夫人座位。」這一段歷史很有趣,因為我怕時間來不及,原文就不念了。你們看了《漢武大帝》電視劇,有一個被殺的袁盎。中郎將就是侍衛官,官還很小。有一天,漢文帝在皇家園林上林苑開宴會。除了皇后以外,他還喜歡一個妃子,叫慎夫人。這個袁盎,就把皇后位子跟皇帝排在一起,把慎夫人的位子撤到一邊去了。在宮中,慎夫人常常與皇后坐在一起的,皇帝最喜歡她。漢文帝過來一看,沒有慎夫人的位子,非常不高興,慎夫人也很不高興。皇帝就把袁盎叫到一旁問,為什麼不擺她的位子啊?袁盎說:根據國家的體制、家庭的體制,你跟皇后坐在一起可以,她不能坐在旁邊。皇帝說,為什麼不可以?

  袁盎說:這是中國《禮記》的國家體制,尊卑有序,秩序不能亂;第二,你不要忘記了,呂后如何對待戚夫人啊!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太太,戚夫人是劉邦最喜歡的妃子,呂后嫉妒得不得了。等到漢高祖一死,呂后把戚夫人的眼睛弄瞎了,耳朵熏聾了,灌藥弄成啞巴,舌頭、四肢都割掉了,放在廁所里變成彘人。袁盎說,不要引起女人吃醋啊,皇上。

  漢文帝一聽,「謝謝!」非常高興,也同時告訴慎夫人,袁盎不排座位是對的。懼夫人也很聰明,兩個人就賞袁盎,大概送了五十萬美金吧(眾笑)!你看這多好。

  下面一條,是歷史上的名學者賈誼的話,原文是很長一篇文章,中間關於經濟問題、社會問題,這裡提示一點:「今背本而趨末者甚眾」,現在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工商的發展,背離了文化的根本,國民教育的根本沒有了,而專門向錢看,走到「趨末」的路上,「淫侈之俗,日日以長」,大家太浪費了,太豪華了,這個不得了!「天下財產,何得不厥?」厥,就是枯竭了,這個經濟會出大問題!這一段,在這裡提出來,你們去研究。

  我們再看下面一條,「三年,以張釋之為廷尉。釋之為騎郎,十年不得調,袁盎薦之為謁者。朝畢,因前奏事。上曰:『卑之,毋高論,令今可行也。』」

  廷尉是司法部長,執法的,最有名了。張釋之原來只是騎郎,做公務員十年了,一點也沒有出頭,他靠袁盎推薦來見皇帝。那一天,皇帝上朝開會完了,張釋之跑來見皇上,當面報告事情。漢文帝說:「卑之,毋高論」,當年我帶部隊的時候,也對部下常說這句話。你簡單一點,講明白一點,不要講高深的學理了,什麼什麼大學博士怎麼講,「卑之」,卑之,你就簡單明白地告訴我,「毋高論」,不要高談闊論,不要理論太多了,「令今可行也」,你報告的事情,你提出來的辦法,是要馬上可以做得到的,不要講那些囉嗦的話。這是漢文帝吩咐的。張釋之就報告了對秦漢政治得失的看法,漢文帝聽了很高興,就提拔他了。

  有一天,「因釋之論上林尉禽獸屬不能對。虎圈嗇夫代對甚悉事。……轉拜公車令。」有一天,漢文帝去到上林苑,是皇家園林,拿唐朝來講,等於長安的終南山。他到皇家園林了,就問那個園長,你養了幾頭老虎啊?譬如我們到會計學院院長那裡,問他有幾隻孔雀啊?生了幾個蛋?那個園長答不出來。有個管老虎的那個小傢伙,卻跟皇上一點一點報告出來了。

  漢文帝一聽,馬上要用這上管老虎的人做園長了。張釋之就反對,他說園長有園長的道理,怎麼怎麼……講了一個道理出來。漢文帝一聽有道理,又問了他一些問題,然後就給張釋之升官了。

  升官阿以後,有一天,漢文帝的太子跟梁王一起坐車,到了中央司馬門還不下車。張釋之看到一怒,好比有人開摩托車過去,硬把他抓住。結果一看原來是太子哎!是將來的皇帝,張釋之說他失禮,犯規了,要處罰他。這件事情很嚴重了。這麼一個小官,這個時候還沒有做司法部長,只做個法官、監察官,他就連太子的事都要干涉,說太子犯法了,要處理。搞得漢文帝怎麼辦?只好跑去跟媽媽(薄太后)講,對不起哦,我教兒子教不好,兒子犯法了,所以司法部要處理他。這個是漢文帝的做人態度。

  這個薄太后是學老莊、學道家的,馬上說,應該處理啊。就讓人傳她的詔,嚴厲批評了太子和梁王,然後才免了他們的罪。因此,把張釋之又提拔了一次,同一年,再把他提到廷尉,作最高法院的院長了。

  給你們講講歷史,下面兩段很有趣的。讀古書要這樣讀,中國字一個字一句話:「上行出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乘輿馬驚,捕付廷尉,釋之奏犯蹕當罰金。上怒。」有一天,漢文帝出行,出去走,經過渭橋。皇帝車子在上面走,有一個人在橋下面走過來,把這個馬驚了跳起來,皇帝的車子大概搖擺就翻了。結果把這個人抓住,交給司法去審判,張釋之一審,判了罰金,大概人民幣兩千塊。

  「上怒」,古時候只寫兩個字,現在用白話文寫,一定是什麼領導罵娘(眾笑),還罵爹。「上怒」,皇上發脾氣了,說,這個人把我車子都弄翻了,你怎麼只判罰金呢?

  「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一個法,不管皇帝犯法,老百姓犯法都是一樣的。「今法如是」,法律規定是這樣的,他無意傷人嘛!「更重之」,你如果要判他重的話,「是法不信於民也」,這個法律沒有信用了,還要法律幹什麼?你要我去干一個司法部長幹什麼呢?

  下面講,「且方其時,上便使誅之則已。今以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傾,天下用法,皆為之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上曰:廷尉言是也。」他說,你認為我判輕了,如果當時侍衛把他抓住,一槍斃了就好了嘛,我也沒有話講。你為什麼交給我司法審判?一交給司法審判,法是國家定的,你也要守,我也要守,老百姓也要守。司法規定地,他無意犯罪,判罰金了不起了嘛!「今以下廷尉」,結果你當場不殺,交給我法院審判。「廷尉,天下之平也」,法官,像天平一樣,要公平啊!不能說,撞了你皇帝就罪重一點,那是不可以的!「壹傾」,萬一法律一有偏差,一歪倒下來,「下用法,皆為之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他說如果不根據法律來,叫你這樣一辦,老百姓不相信法律,不曉得怎麼樣作人了,這行嗎?張釋之年紀輕輕的,跟皇帝當面頂起來。「上曰」,漢文帝一聽說,「廷尉言是也」,這是古文,如果你演成電影,漢文帝一聽,說,部長,你說得完全對,照辦!

  可是,張釋之跟他鬧了幾次了。第二次不同了,「其後,人有盜高廟前玉環,得下廷尉治,釋之奏之當棄市。上大怒,曰:人無道,乃盜先帝器,吾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今盜宗廟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白太后,許之。」

  有人偷了漢高祖家廟裡的玉器,被公安部抓住了,送到張釋之那裡,張釋之依法判決殺頭。這一次漢文帝大怒,拿白話文說,領導不但發脾氣,還大罵娘,他說別人偷了我爸爸廟裡頭的東西,我準備殺他全家的!結果你只判殺一個頭,「非吾所以共宗廟意也!」古代是宗法社會,對祖宗廟,尤其是對於皇帝宗廟或墳墓被偷的事,認為嚴重得很。

  這一回張釋之怎麼辦?「免冠頓首謝曰」,古代穿禮服的,張釋之馬上把禮服帽子拿下來,身上的領章、袍子也脫下來,跪在那裡說,皇上,對不起!「法如是足也」,根據法律這樣就可以了。他說,現在只不過是祖宗廟子裡一個玉環嘛,你就要殺人家的全族。如果有個無知的老百姓,在祖宗墳墓旁邊挖了一捧泥巴,占住了一尺寬的土地,那你怎麼處理啊?「且何以加其法乎?」 漢文帝那麼大的脾氣,張釋之還跟他頂起來,像包公一樣,一點都不客氣,充其量我不做你的官嘛!所以他把官帽都脫了,跪下來。他說,根據法律只能這麼判,你不能再過分了。所以這是有名的一句,「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你看看漢文帝,那麼大的脾氣,聽張釋之說了,覺得有道理,最後只好去報告媽媽,因為是祖宗的問題嘛。結果,皇太后說:可以了,就這樣辦。所以,古人有一首詩:

  耳聞名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

  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

  「耳聞名主提三尺」,這個漢高祖是手提三尺劍而有天下;「眼見愚民盜一抔」,這個一抔,捧起來一捧,我們捧泥巴一捧捧過來;「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漢文帝死後葬在灞陵。這件歷史故事的啟示,使後來讀書人,永遠懷念這樣一個好的領導。好的皇帝很難,所以,千古腐儒,讀書人都是書呆子,豆腐乳、臭豆腐一樣,被人家看不起的,叫腐儒。「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每次經過漢文帝的陵墓,都要回頭看,如果自己能碰到這樣一個好皇帝就好了!

  他們催我,對不起啊,超過時間了。這個問題講起來還沒有完,先休息吧(眾鼓掌)!不要鼓掌,不要這樣……               第三講

歷史的教訓
有智慧的歷史人物
真正為國為民的皇帝
武帝任用商人管財經
先均貧再均富吧
暗中資「匪」的特務
暴發的部分社會

  我們剛才休息的時候,我自己想想都蠻好笑,我已經給諸位交代過了,我講話是東拉西扯一團糟。我這個人的毛病,是經不起挑戰的,這個孫教授常挑戰我,只好設法完成;講這個題目,涉及的資料太多,八個鐘頭都講不完,不曉得怎麼辦。

  我還有個主張,希望大家為了自己國家的前途,研究這個經濟政治問題,要多讀歷史才好。古人有兩句話:「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這是我們小時候讀書背的,要了解現在時代的趨勢,必須要懂得自己古代的歷史。我們的國家民族,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要研究幾千年的演變,不管它走得好壞。「觀今宜鑑古」,鑒,就是自己對着鏡子看一樣。觀察現在個人事業的成功失敗,要拿古代做鏡子,反照自己,古代每個時代,是怎麼失敗的?怎麼成功的?「無古不成今」,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所以必須要懂得歷史。我們當年讀歷史是最重要的課。

  像我個人,當時出來為了國家,要做軍人,要帶兵打仗,歷史跟地理兩個最重要。到了浙江,就知道哪裡哪裡怎麼樣,甚至說哪條小路都要清楚。現在學校,好像對自己民族整個歷史怎麼來的,都搞不清楚了。

  等一下,我想用北京天橋當年說評書、說小說的辦法,給大家講講故事。像四川人「擺龍門陣」一樣,告訴大家一些事,使大家懂了那個道理,去回想。要趕快去讀歷史,但是千萬不要讀近代一百年以內寫的什麼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都不要看。我是不喜歡看現代人的書,我年輕的時候,就有這個毛病,非唐宋以上的文章我不喜歡看,因為看了之後,覺得許多現代人寫的歷史,有太多的個人立場局限。現代很多人講歷史,我都覺得莫名其妙,隨便談歷史,自己也沒有做過官,自己沒有發過財,也沒有窮過,怎麼懂得歷史!

  現在人,尤其青年人,我常常罵年輕同學們,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你要幹什麼?「能令」,可以出來做領袖的,發命令給人家,要你去幹什麼,一個命令就下來了。我說你們年輕那些的,既不能領導人,又不聽人家領導,這個真要命了。

  讀歷史有個簡單的辦法,有一部歷史綱要,是古書,寫到明朝為止,叫《綱鑑易知錄》,至少這個你們要讀的。也可以去讀讀《資治通鑑》,那是司馬光寫的,只寫到宋朝以前,很重要。譬如我在台灣的時候,一般海軍陸軍空軍的將領,大部分都聽過我的課,來的這些上將、部長很多。我就告訴他們讀歷史,讀《資治通鑑》,分開來讀。他們說,老師呀,我們都到了少將、中將,還要讀書呀?我說要讀。怎麼讀啊?那麼多歷史……我說分開來讀,你們組織四五十人,一個人分一部分讀,你讀唐朝的,他讀宋朝,每個禮拜一個人報告,大家集體讀書,三個月就讀完了,只好這麼辦。像我們當年,都是自己讀。

  現在,我們先把漢文帝這一段,大概提一下,你們自己回去仔細研究。總而言之,漢文帝當年,這麼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上來做皇帝,你不要認為,古代人沒有現在多,土地沒有現在大,治國就容易。治國家天下,沒有古今,沒有兩樣。等於當家的人一樣,當一個窮家,同當一個富有的家庭,一樣是當家,看你怎麼管得好。漢文帝還不到五十歲就死了,二十幾歲的人上來治國,那麼輕鬆,那麼容易,而且他上來時正是天下變亂的時候,二十幾年當中,把國家帶上富有之路,兩次把全國農民的田租田賦、租賦捐稅統統免了,他憑什麼免?他就是那麼有氣派!

  好了,很多故事很有趣。總而言之,就是你們手邊參考數據的第四頁最後一段,評論他的,「上既躬修玄默,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浸息。風流篤厚,禁網疏闊,罪疑者予民自新,是以刑罰大省,到於斷獄四百,有刑措之風焉。」

  這一段,古文就是那麼簡單,如果用現在白話文寫,要寫那麼厚一本書!我們讀古書,同現在教育完全不同。古文有什麼道理?英文四五十萬字,我們中國《康熙字典》不過四萬多字。我們一個知識分子,只要認識兩千多個中國字,中國書你都看得懂,這是中國古文的道理,是中國文字特別的地方。白話文十幾年一變,這幾十年提倡白話文,已經看不懂古書了,都搞亂了。

  我再岔過來一樁事,就是歐陽修寫歷史。歐陽修是宋朝的人。中國歷史的編寫,是前朝的歷史歸下一朝編。譬如現在清朝三百年的歷史,資料都擺在那裡,要把它整理好才能寫。歐陽修當時寫五代史,國這召集了很多大學問家,因為寫歷史要大學問家來寫。他帶領這一批學者,要動手寫五代史了。唐末五代差不多亂了八十年。他要寫這一部歷史,五代換了五個政府朝代,同期還有十國,那麼亂。這一批寫史的都是大博士、大學士、翰林。

  有一天,歐陽修跟大家吃完飯,說我們大家出去散步吧。路上看到一匹馬,嘩!過來了,把一條狗給踏死了。歐陽修說,請你們把這樁事用文字寫下來。這些人官位跟他一樣大,都是像在座的好幾位副部長,古代副部長稱為侍郎,部長稱尚書,歐陽修也是地位,這些人地位也很高啊。歐陽修問這些人怎麼寫的啊?寫了拿來。他是主任,大家只好拿來。有了寫了十幾個字,有的二十來個字。如果我們用白話文寫:我們剛才虼了飯,出去路上走,跟領導兩個一起,碰到一匹馬亂跑,一條狗跑過來,被馬踩死了,我樣一講,起碼三十多個字。

  歐陽修叫他們當場寫出來,大家只好寫了。他笑一笑,這幫年齡地位差不多的都傻了,卻看見他在笑!歐陽修說,老兄啊,照你們這樣寫歷史,八十年的歷史,要堆滿三個房間了!

  那你怎麼寫啊?他說,六個字「馬逸斃犬於途」,「逸」,亂跑。跑得飛快叫逸。這匹馬發瘋了,一條狗過來被踏死了。至於馬發瘋了?還是轉彎沖得不好,那個囉嗦就不要寫,大原則已經懂了,這匹馬瘋了跑在路上,踏死了一條狗,就完了嘛。

  我看現代人寫東西,「文化大革命」以後,現在書已經堆得不得了啦!我說除非再出一個秦始皇,燒了再說了(眾笑)。所以說再編歷史真難了。

  你看歐陽修寫歷史,「馬逸斃犬於途」,六個字寫完了。譬如現在開報館,報紙大標題要像他這樣,至於下面怎麼樣說,路上怎麼碰到,隨便你扯一頓了。現在報紙的大標題都不行了,從前有些大標題非常好,一看大標題,已經知道意思了。我們忙的時候,只要把報紙拿來,大標題一翻,已經知道了。

  「上既躬修玄默」,怎麼叫「躬」呢?稱呼他自己的行為,「玄默」,走道家的路線,平常不大罵人,講話也講得很少,沉默寡言。

  「懲惡」,這個「惡」不念「惡(音餓)」了,讀可惡的惡(音務)。「亡秦之政」使秦代忘掉的政治,距離他吸有二三十年,他雖然沒有參與,但聽過,他父親劉邦就是因此得天下的。「懲惡亡秦之政」,就是研究秦代那個罪過,這個罪過給他一個教訓,說明秦代是怎麼亡國的,引以為戒。

  所以,「論議務在寬厚」,與大臣們在中央開會講話,寬大厚道,不刁鑽刻薄,就向好的方面說,不像我們現在開會。現在議會政治就是十二個字: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擺在那裡。因為民主政治靠開會,開會簽了字,誰也不負責。古代不是這樣的議會政治,是要負責任的。所以他論議一個問題很寬厚,而且他有個特別的長處是「恥言人之過失」,下面答錯了,他不大講,不會痛快罵人,不像有些領導罵娘罵爹的。「化行天下」,所以,他的行為道德感化了全國的老百姓,都跟他學了。

  「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浸息。」他不過是領導了國家二十三年,但是密告人家的,挑撥人家打官司的風氣沒有了,因為他不理這個。像隨便寫一封信來密告、挑撥人家,告這個官,告那個市長,告這個領導的……他看都不看。他認為,既然密告,就沒有本事,是個壞蛋,因此把密告的這個風氣改變了。所以每個公務員、做官的人,安於他的位置,負責任,不推卸。老百姓各人安居樂業,天下太平,每天過快樂的日子。因此,國家的財富自然就有了,不是完全節省出來的。

  這個裡頭有問題,要研究財富怎麼來的?「畜積歲增」,不止國家的財富,老百姓家裡的財富也起來了,等一下我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戶口浸息」,人口增加了,他那個時候整個社會安定,戶口增長,因為戰爭打了那麼多年,他的父親劉邦跟項羽打仗,兩個人打了七十二次戰爭,劉邦是每一次打敗仗,最後一次韓信帶領成功的。七十二次以前,還有那麼多戰爭,一個戰爭死多少人啊!所以人口減少了,到漢文帝時候,人口才增加了。

  「風流篤厚」四個字,形容他風流,不是男女風流,是作人很瀟灑,很輕鬆,笑嘻嘻的。這個皇上,人家看到他會尊重他,愛戴他,同時,他也非常厚道。

  「禁網疏闊,罪疑者予民自新,是以刑罰大省,到於斷獄四百,有刑措之風焉。」他沒有那麼多法律,他把戲法律減到最簡單,大家都能夠遵守了。小事情不問,小罪不判叫他反省,自己改過來。所以,刑事官司大為減少,當年全國只有四百件大犯罪的案子。「有刑措之風焉」,換一句話說,刑事法差不多已經不用了,等於廢掉了,因為沒有人犯大罪了。一個道德的領導,靠道家的思想,他可以把國家領導到這個程度。那麼這是大概地講。下面一段,講他的結論:「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台,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為!身衣弋綈(黑色厚絲棉。有二十年不易之說),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灞陵皆用瓦器,因其山,不起墳。」

  「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諫說雖切,常假借納用焉。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

  「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他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房子也沒有修過,衣服什麼的都沒有更新過很普通的樣子。「宮室」,他的宮殿乃至花園、狩獵場;「車騎服御」,用的車子、馬,乃至衣服等等「無所增益」,一點都沒有添過。那麼儉樸,很自然。「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如果有些什麼建築上的需要,像我們現在這個二十多年的發展,上海等地到處都是蓋大樓,我看有些鄉公所的那個辦公樓,嗨喲,比白宮還厲害。漢文帝不幹這個事,他說,百姓一有不便時,以老百姓的利益為前提,首先考慮。

  「嘗欲作露台,召匠計之,直百金」,他有一次想在自己的皇宮裡,搭一個高台,晚上去坐坐乘涼。馬上叫工程師來預算,要花一百兩黃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他一聽,搭這個要一百兩黃金啊!他說那是普通老百姓,中等小資產階級,十戶人家的財產啊!我怎麼敢啊!「吾奉先帝宮室」,對不起,我不幹了,我爸爸留給我的宮殿,太漂亮了,「常恐羞之,何以台為!」我自己都臉紅,我怎麼好意思去蓋一個台,花國家一百兩黃金!

  「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他做了皇帝,身上穿的「弋綈」,是黑色絲棉袍,二十年沒有換過。

  當然,我這件衣服也穿四十年了。我這件衣服也是貪污來的,怎麼貪污?學生送給我的,現在也四十年了。有同學問我,我說我現在要做也沒有辦法,沒有好裁縫,不合我的標準。我常說,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要知道怎麼樣保存好,就會像新的一樣。

  「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他最喜歡的第二個妃子慎夫人,沒有穿過拖地的長裙,都穿短的。掛的帳子、帘子等等,也沒有繡花的,皇宮不浪費,提倡節儉。我看值得現在的社會參考。

  「治灞陵皆用瓦器,因其山,不起墳。」以前到中年四十歲,都要給自己做墳墓,譬如我的父親,他四十歲已經把墳墓做好了。那是抗戰以前我正要出來。人家問他,你那個……?他說,我已經做好了,我這個兒子,也不知道他將來要做什麼,所以我自己都準備好了。古人也是這樣,漢文帝給自己做一個普通的墓,「因其山,不起墳」,不另造一個墳,就準備埋在那個山里了。這是一段。

  下面,「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几杖。」這個吳王,最後漢景帝的時候被殺的,因為他造反。漢文帝當年也看出來了,但是他沒有動手,故意說吳王年紀大了,又是哥哥輩了,既然有病,就送個手杖、輪椅給他,而且不方便走嘛,就不用到中央開會了。文帝曉得吳王是託病,可是他對人仍然這樣厚道。

  「群臣袁盎等諫說雖切,常假借納用焉。」左右大臣都講,那個吳王不到中央開會是假的!他說我知道了,然後故意講些別的話,把人家擋開了。

  「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覺」一個字,表示發現。他用的大臣張武,這個人受人家賄賂,事情大家都知道,皇帝也知道了。文帝告訴旁邊秘書長,不要多講了,多送一點美鈔給他,既然那麼要錢,多加一點給他。當然他還是要用這個張武的,張武拿到這個錢,不得了,不曉得怎麼辦!知道明明皇帝是在打他的耳光,既然那麼要錢,就多送你點錢吧!

  所以講,漢文帝啊,「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專務門以德化民,所以海內安寧。因此這個國家「家給人足」,四個字,生活都很滿足,家家戶戶沒有窮人了。從漢文帝以後,「後世鮮能及之」,後世的皇帝很少能做到這樣的。這就是對漢文帝的評價。所以我們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

  這個上面還有一段,中間數據都有,就是鄧通的事情。我們曉得漢文帝有個弄臣,叫鄧能;乾隆有個弄臣,大家都看過電影,叫做得和珅。歷史上有大臣、名臣、權臣、忠臣、直臣、弄臣,分很多種。中國的歷史,做官的死後,史家把你寫到哪一部分去,你後代的子孫永遠變不了。像名臣、大臣、忠臣都很難得,弄臣是陪皇帝玩玩的。

  所以,大家說乾隆那麼高,那麼聰明的人,怎麼還有和珅呢?乾隆完全知道和珅的為人,所以乾隆到晚年,人家告訴他和珅怎麼不好,乾隆怎麼講呢?他說我旁邊都是正人君子,你們總要留個人陪我玩玩嘛!(眾笑)所以大家後來不敢講話了。乾隆明知道,只要他一死,和珅這條命一定被他兒子嘉慶殺掉。和珅自己也知道,可是和珅笨,早一兩天吃安眠藥死了就蠻好,偏要等到皇帝死了,被他兒子收拾。

  漢文帝也有這樣一個事,不完全像了。鄧通是他的弄臣,差不多每一個皇帝旁邊,總有一個陪自己玩玩的人。弄臣在旁邊,你要喝茶嘛,眼睛一看,咦,茶來了。你要抽煙嘛,沒有煙,他去買了,那多好。那個正人君子啊,不會給你辦這些事的。搞了半天,正人君子也聽不懂,弄臣是什麼都懂的,吃喝玩樂,沒有一樣不精的。

  漢文帝旁邊這個弄臣鄧通,最得寵的。鄧通法令紋入口。每人都有法令紋,他這個人兩條法令紋到嘴裡去了。看相算命這一套流傳幾千年,你說信嗎?不能信。不信嗎?可以參考。當時有個看相的許負,很有名的,皇帝也請他看過相,鄧通就找他看相,許負說,你呀,兩條法令紋到嘴裡去了,將來會餓死。鄧通就跑來跟漢文帝講,他說皇帝呀,那個許負說,將來我會餓死。漢文帝說,真的嗎?我給你錢。所以給他開銀行,把四川的銅山,全部的山統統給他鑄造錢幣。所以鄧通的錢,多得不得了。

  這不是歷史的笑話噢!漢文帝到這個時候,為什麼要發殿貨幣呢?難道國家經濟不夠嗎?當時國家並不窮啊!這個時代錢很多啊!國家不窮再增加貨幣,不是通貨膨脹又是什麼?大家研究。   還有這個吳王濞,後來被漢景帝殺了,他就在江蘇常州這一帶,招集了很多流氓來做鹽,把海邊的鹽、浙江這一帶的鹽拿來賣,也鑄銅幣。

  所以在漢朝,鄧吳兩家的錢幣,現在講發鈔票,全國到處都有他兩家流通的鈔票。這一段歷史,我也放在資料里給大家研究。

  那麼,漢文帝到了中期的時候,周勃、陳平這兩個丞相死了,他們都是當年跟他父親的,像「延安」出來的革命幹部。後來,他用了最後一個老幹部,叫申屠嘉,跟漢高祖很多年,在前方打過仗的。他一看,只有這個人可以當丞相,丞相是副皇帝哦,現在講就是國務總理了。

  這個申屠嘉很耿直,很了不起的人,他不接待因私事來訪的人。申屠嘉做了丞相以後,有一天,跟漢文帝當面談話,鄧通在前面。鄧通因為在皇帝面前得寵,所以對宰相的態度,就有點吊兒郎當。申屠嘉這個人很嚴肅,眼睛已經看了皇帝一眼,也看鄧通一眼,眉頭一皺,很不高興了。漢文帝心裡知道了,心想你鄧通糟了!得罪了宰相。

  申屠嘉一回到總理辦公室,一個命令,叫鄧通來!來了後罵他,你這個傢伙!你失禮啊!不過是一個司長階級,或者副部長階級,你憑什麼這個樣子!你在我前面,在皇帝前面,對我這樣沒有禮貌,當然講他很多事囉。你是什麼東西!馬上下命令,殺了吧!啊呀,鄧通跪下來磕頭,頭都流血了,對不起啊!對不起!請饒命!

  漢文帝早知道了,當申屠嘉下命令,叫鄧通談話時,鄧通已經嚇死了,先告訴漢文帝說,申屠嘉叫我去。漢文帝說,你糟了,你去吧,你趕快去。他去了以後,申屠嘉真要殺他,他磕頭呀,磕了差不多流血,這時皇帝派的人來了,侍衛長、重要秘書來了,「請丞相放人吧!」這樣就把他救出來了。鄧通一看到漢文帝,就跪下來磕頭:謝了!皇帝呀,你的人遲一點來,我這個頭沒有了!皇帝說,我也曉得你快要沒有頭了,你這個傢伙,不受這個教訓也不行。漢文帝是這樣一個人。

  你看他二十幾年當中,發了好幾次貨幣。這個時候,國家不需要在外面花錢,只有一筆經費很大,就是同匈奴和親,給匈奴送錢。他死後兒子景帝接手,也照他的道理治國,但是中間有戰爭。不過幾十年當中,累積起來的財富也不少。這就要研究,一個國家新興的時代,財富的累積是怎麼來的?

  到了漢武帝以後,出兵打匈奴,這一下,財富消耗得很厲害。現在人講「消費刺激生產」,最大的消費是戰爭。漢武帝是把祖父、父親兩代的國家財富,打仗用得差不多了。可是生產怎麼辦?怎麼樣刺激生產?怎麼樣把經濟增長?

  漢武帝臨時來不及兼顧,所以用了兩個商人,用大老闆做部長,一個是卜式,一個桑弘羊。這兩個人都是給他搞錢的,他用商人做部長,專門弄錢,貢獻很大。

  後來,中央在政策上發生爭論了。就是說,一個國家政治,當財經發展時,如果文化的基礎跟不上,文化沒有跟財經同等的發展,國家社會是很危險的。如果光有文化,財經不發展,老百姓生活也不行。因此,漢朝有一部名著《鹽鐵論》,後來毛澤東當主席時,也叫大家研究《鹽鐵論》,這部書,就是討論文化發展重要呢,還是財經發展重要;以及政治、財經、軍事、外交的政策。中間正面、反面,全部都討論這些問題。

  我常常告訴大家,你們注意,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財富中心在齊國的臨淄,就是現在山東的淄博;唐朝的財富中心在福建的泉州、漳州,跟海外跟中東通商。民國的財富中心,才到上海,是清朝末年在上海慢慢開始的。這些是中國的財富集中地,反映財經歷史的軌跡。

  現在上海感覺自己了不起,我與台灣朋友講,我說台灣有什麼了不起啊?我在台灣生活過,台灣糧食也不夠吃,自己許多東西也沒有生產,靠海外來的,沒有了不起。上海也一樣,上海有什麼?只有一點水,兩條水港,別的很多都沒有生產。可是它了不起,它是個市場經濟集中的地方。以後的發展又如何呢?不知道。所以要多讀歷史,「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我把這些歷史資料給大家提出來,我們要研究中國史。這是孫教授亂出題目啊!其實也不是他亂出,他有心的,我是無意接招接錯了。我現在腦子裡跳出來,要告訴大家的東西越來越多,數據也越想越多,真正有很多好的博士論文的題目。


  我們研究唐朝開始這一段,是怎麼樣富有的?那個時候漢有靠美國人哦!沒有靠外資哦!漢唐宋明,乃至清朝入關,開始的時候,怎麼富有的?那個時候都沒有靠外資哦!

  我常常說,清朝一個孤兒寡婦,帶了三百萬人口進了山海關,統治了四萬萬中國人,當時順治只有七歲,和他的母親莊妃一個女人,就統治了中國。我們算算看,清朝統治中國三百年,從朝庭中央開始,一直到地方省、州縣,是三級政治。各省長官稱為巡撫,不叫省長。巡撫下面分三四個道台,省以下就是州縣,到縣就為止了。一個縣裡主要兩個官,一個縣令,另一個是典史。典史幹什麼?警察局長。這兩人是政府發薪水。一個縣長請兩個秘書,一個管財務的,叫錢穀師爺;一個管法律的,刑名師爺。這兩個師爺,都是縣長私人掏腰包請的,公家沒有給薪水。譬如曾國藩,後來做兩江總督,這個是超過了巡撫的範圍,江蘇、安徽、江西都歸他管,可是巡撫還是有。

  那麼清政府,三級政治的體制,統統算起來,整個的國家管理人員三萬多人。可是我們現在,一個鄉鎮的公職人員大概好幾百人,還是五級的政治。這個體制,同財經、政令執行都有關聯的。這些我都提供給你們諸位大學都,自己去研究研究,其中問題不少。

  好了,我扯了一大堆,可是請你們注意,我這個亂七八糟的,岔過來一條一條,都蠻有用處的,而且都連貫的啊,並沒有太亂,不過你們聽起來覺得亂。

  現在,我講一個我本身真實的故事,跟你們談談天。談完了,我還有重要的一篇東西,想貢獻給你們,我喜歡跟你們談古文、文學啊,介紹怎麼讀書的方法。

  共產黨統一了這個大國家以後,幾十年來,有一件事情,我們歷史上做不到的,他做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大家均貧,全國儘管窮,都有飯吃,都有衣穿。要真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要均富哦!

  那個時候,有位同學從大陸回到香港跟我講:「我佩服了共產黨!我當場和他們講,有三點不得了:大家有飯吃;大家有房子住;尤其醫藥方面,醫療氣掛號只要兩毛幾,任何人吃藥,中藥西藥合起來只有十幾塊,沒有醫生要紅包的。這三樣,我真佩服了!」我說,有道理。

  中國人現在自己沒衣服穿,穿外國人這個衣服,西裝是海盜穿的衣服啊(眾大笑)!有一本書,叫《也是歷史》,裡頭記載了為什麼穿西裝打領帶。我也穿西裝,我一穿西裝就難受,像那個狗脖子掛一個東西一樣,多難受啊(眾笑)!領帶是怎麼來的?外國過去有海盜,在海上衣服短,風大,又冷,那個帆布破了,扯一條,捆在脖子這裡,領帶是這樣來的。你再看我們結婚,男女抱一束花,我最反對,中國人不抱這個,這是偷情來的呀!這是歐洲當年,男女兩個幽會,在外面野地上搞了一場,然後女的回家,沒有東西,就弄一點花抱回去。現在結婚也抱花,不是叫人偷情嗎?(眾笑)唉!都不對了。這就是那本《也是歷史》的書,你們沒有看過,寫的都是小事情,這是怎麼來的,那是怎麼來的。

  我再講個故事給你們聽,是我還沒有離開台灣以前,自己本身的故事,非常有趣。當時,我的家人還在溫州,他們幾十年也不知道我在哪裡,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樣,我也沒有辦法。有一天,我在台灣接到一封信,當然很嚴重,從法國寄來的。打開一看,是我的最小的娘舅來的。怎麼樣來的信呢?溫州人有在法國的,大概信帶到法國,那些華僑換了個信封,再由香港轉到台灣。

  我打開信一看,我娘舅寫的,那時又高興啊,又流淚。講幾十年家裡的事,很難過。怎麼回信呢?想寄點錢回去,曉得大陸那個時候很窮,在台灣的人,只要大陸有家人親戚,他們會寄一罐豬油回到大陸。大陸的親戚連豬油都沒有啊,像收到寶貝一樣,真的喲!那我想,寄豬油好啊,還是寄什麼呢?我給我娘舅寫信,偷偷想辦法寄到香港,香港朋友幫我換了信封,寄到法國,法國再換了信封,寄到大陸。因為大陸台灣兩方面戰爭嘛!自己兄弟變成這樣痛苦。後來跟我娘舅聯絡了,問鄉下家裡頭,很苦吧!所以我當時有兩首詩,這個情是講不出來的啊!

憂患千千結,山河寸寸心。

謀身與謀國,誰解此中情;

憂患千千結,慈悲片片雲。

空王觀自在,相對不眠人。

  這個「空王觀自在,相對不眠人。」,就是自己站在佛像前面,那個佛像當然不會睡覺,供在那裡;我也沒有睡覺,就想到這些。

  那麼後來,寄兩百塊錢,也是化名寄香港,香港寄法國,法國寄大陸家鄉。那時我在哪裡上課呢?在國民黨的中央黨部,有一個專門對付共產黨的、對付大陸的機構,叫「大陸工作會」。裡頭包括特務什麼的,都是少將、中將,都是領袖的一堂人。我一個禮拜給他們講兩次課,他們專門聽我罵人的。這個主任,就是管這些事情的。

  有一天晚上,這個焦主任(金堂),「大陸工作會」的主任委員,「部長級的,要來看我。他來坐在我前面,談了半天,支支吾吾地講不出來意。

  我說:「你今天怎麼搞的?」他後來講:「老師啊,你跟大陸家裡有通信嗎?」我說:「有啊,你查到啦!」(眾笑)查到了就要抓去坐牢的!他說:「哎,信在這裡。」我說:「咦?怎麼到你那裡去了?」他說他們查到了。我說,那我同你兩個去。去怎麼?跟他去坐牢去嘛,關起來。

  他說:「老師啊,不是這樣一回事。以後不要這樣辦,你寫信還是這樣寫,但是交給我們,也是一個月兩百塊錢,也交給我們。」我說交給你們中央黨部,你們呢?他說,我們也是這樣,香港派人在那裡,專門有人收這個信,收這個錢,到了以後,把信封換了,直接寄到大陸。我說,我們被你們抓到要坐牢的,這個罪名叫「資匪」。國民黨稱共產黨是「匪」,共產黨講國民黨是「匪」,我們老百姓不曉得怎麼辦啊!我說,原來你們是這樣的啊!

  他說,都是這樣,老師你不知道,你早知道就不會這樣,都交給我們辦了。我說,那你們不是「資匪」嗎?他說,老師啊,我們要講溫情主義啊。你想,我們幾百萬人在台灣,哪一個家裡沒有親人、沒有親戚、沒有朋友啊?每一個心裡,同你一樣難過,都要想辦法啊!不得已,我們成立了小組,偷偷做這個事,老百姓不知道啊。

  我說:「你們這樣干啊!只有你一處嗎?」

  他說:「不止一處哦,憲兵司令部也有這麼一個地方;警備司令部也有這個地方;國防部也有……「

  我說:「你們國民黨合起來,每年給大陸共產黨匯多少錢?「

  他說:「起碼美金有兩三千萬。「

  我說:「你們才是非『資匪』呢!「(眾笑)

  我們兩個講了就笑,以後我就照這樣辦。二十多年前,不止我一家啦,很多人在台灣,知道大陸家裡苦得很!大家把舊衣服洗了包裝好,所謂舊衣服,都不舊啦,因為大陸不可以寄新的,新衣服買來要穿一下,變成舊的,熨一熨,都一道捆起寄出去最好了。大家都向家裡寄,都先偷偷寄到香港。

  等到我從美國回來以後,到了香港,不是這樣寄了。要「三大件,五小件「,電視機、電冰箱、摩托車、洗衣機、電飯鍋等,去大陸旅遊探親的港澳台三脆,在香港付了錢,開個條子,到大陸領貨。

  這個階段以後,到了「六四「之前,內地那個時候已經不同了。我那個侄子王偉國來,我買了一件意大利名牌衣服給他穿回去,他後來再到香港,他還不穿哩!我說那麼好那麼貴名牌的衣服……,他說,回到大陸,上海人笑我,那麼土的衣服!我說,他土還是你土啊?(眾笑)他們認不得這個名牌。那個時候,已經不是送「三件」了,送名表啊!送一些別的東西了。

  「六四」階段,北京有人打電話問我,我不講那是誰了,都是老前輩老幹部。他問:「老師,怎麼辦?」

  我說:「沒有事,三個月以後就沒有事了。」

  他說:「真的嗎?你呢?」

  我說:「我既定政策回來,就一定回來。」

  他說:「你不變啊,那我有信心了。」

  這個階段過後,台商慢慢都進來了。我告訴台灣人,別看內地沒有錢,不到十六年,就超過台灣!你們不要驕傲。因為我有資格講話,我在台灣住過,外國也住過,我喝過洋水啊,我曉得外國人鼻子高的,眼睛藍的,比你們交遊得廣啊。如果沒有喝過洋水的這麼講,人家會罵,說你也不懂外國。

  他們問為什麼?我說,你不懂歷史。剛才講到南北朝,就是三國劉備、孫權、曹操這個階段以後,中國亂了兩百八十年。山西、河南一帶沒有飯吃,最後變成了人吃人。等隋煬帝的父親隋文帝起來,到唐太宗幾十年之間,這個國家才富了。財富哪裡來的?變成那麼富有!你想想看,此其一。我說這個民族國家,你們不懂的。

  第二,我說唐朝三百年政治,末了到五代十國,亂了七八十的,最後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直到趙匡胤皇袍加身,做了皇帝以後,經過一二十年,他的首都開封,三十里以內,很多老百姓的窗簾鈎鈎都是用黃金打的。後來,全國的財富占到全世界的大半。我說那不是靠你們台資來的,也不是靠港幣來,也不是靠美元來的哦!

  明朝開始很富,後來窮得不得了。清朝從入關起,一百多年以後,到乾隆的時候那麼富有,那個時候沒有台資,也沒有港資,更沒有外資!

  你看這個國家民族有個奇怪的特性,很勤勞、很儉樸,只要給他太平二十年,自己會發的。我的話現在都兌現了,那個時候叫他們到上海買塊地,好好種個花,賣花;開個冰淇淋店,都有生意哦!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

  所以我講這個道理,一個均貧的社會,如果把它穩定下來,先求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科技,我們今天還沒有辦法,你到美國看看,人家的農莊,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的。我們的田地不行,有山坡有什麼,整體的作業不可能,但不是不可能,要真的科學頭腦去研究。如果把農業經濟基礎打穩,工為發展,再談商業,再談國際貿易,那又不同了。這裡頭的關鍵連環很多很多。

  結果,我們由均貧的社會,一開放了以後,先蓋高樓大廈。大老闆自己買房地產,土地已經公有了嘛,老闆是政府,我們不能賣,他可以隨便賣。賣了以後隨便蓋。,蓋起來很多沒有用的東西,不是漏水就是漏電,然後擺在那裡啥用都沒有,不曉得幹什麼!這是經濟問題了。

  所以說經濟發展問題還很多很多,飯吃飽了,坐在那裡一想,想得你鼻子都酸得要流眼淚。我們休息一下再講。這一段,我只好簡單那麼說一下。最後說親自的經歷,也講得很簡單,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第四講

快讀古書
有品格又民主的老闆
關於滕王閣序
落霞孤鶩 秋水長天
《告子篇》和《盡心篇》

  我每一次講話,最後是東拉西扯一團糟,這個已經聲明過了。孫教授這個題目,我現在想到很多數據,才剛開始講,可是短時間沒有辦法講了。現在還是講到讀書要緊,希望在座的諸位,有時間多讀書,尤其多讀歷史。多讀歷史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國家、家庭、孩子,前面要走一條什麼道路。

  我有句非常得罪大家的話,我常常發現現在做父母的,沒有資格做父母,要重新受教育。而且很多的父母,雖是第一等的家庭,孩子們受的卻是最差的教育。在香港也是,兩夫妻都出去做事,孩子交給菲律賓的傭人帶。在美國也一樣,有些美國好家庭的孩子,找個保姆帶。還有嬰兒被保姆放進冰箱,有的放電爐里烤死。這個問題很大。

  所以,現在的孩子們的教育怎麼辦?是個大問題。這些要講的問題很多,一下講不完。總而言之要多讀書,尤其是現在,要大人先帶領讀書。以前的官做得越大,書房越大,下班以後是先進書房。我常常告訴大家,你們看京戲就看到了,那個做宰相,做大官的回家,太太在門口,「老爺請!」「夫人請!」然後送到書房去了。現在呢,有些做公務員的一天兩餐應酬,光吃飯,五六個鐘頭已經去掉了,哪有時間辦公啊?回來以後,再卡拉OK一搞,完全是OK卡拉了!什麼都沒有了。這個是很嚴重的問題。

  上一次上課,因為都是工商界的老闆,現在報紙上一看,老闆,是個門板的「板」。嗨喲!老闆,我們以前是人死了,放在門板上抬着的(眾笑)。這老闆變成門板的「板」了,這個生意還有做的嗎?(眾笑)。這老闆的「闆」是門字裡頭三個口,這個叫老闆,門字裡頭有個「品」字,這個公司裡頭有個品格的叫老闆。再說呢,門字裡頭三個口是民主嘛,三張口在商量,才叫老闆。

  我說,現在有的經商的,就喜歡結交官府,這樣一來,商跟官一搭攏,就叫做官財(棺材)了嘛(眾笑)!有官就發財,就是完了嘛!這就是文化讀書的問題了。

  讀書,叫孩子們要朗誦,所以我今天特別抽出來《滕王閣序》。因為孫教授喜歡跟我談文學,他每次來都跟我背詩,他常常嚇住我的,他的記憶力好,我老了,記不過他。你看他講的時候,他每一個字都在我前面背出來,這個很厲害了!他連《孫子兵法》都會背,我《孫子兵法》都上了幾十年課,還沒有他背得好,這就很抱歉了。

  所以現在抽這篇文章出來,告訴大家,讀書是個娛樂。這篇是古文四六對句的駢體文,我教你們認識,這樣一來,你會讀歷史。這篇《滕王閣序》,也講不完的,只講大概意思吧。我想在座的百分之九十,都知道《滕王閣序》這一篇文章,作者是王勃,唐朝初期的才子。

  剛才講到從南北朝以前到唐朝初期,這三百年的文字都是這樣寫的,所以,假使要了解國家文化思想的寶庫,讀不懂這個文字,也就不曉得古代的政治、經濟怎麼樣發展。到了唐朝末期,這種文體廢掉了,認為太古老了。所以韓愈出來,「文起八代之衰」,推翻了這種文體。可是韓愈那個時候的白話體,我們現在讀起來也是古文。

  譬如《紅樓夢》、《水滸傳》是白話,你看着吧,中國文化樣發展,再過一百年,後代的子孫,《水滸傳》《紅樓夢》也看不懂了,也要考據,不會讀了,因為白話文,十幾年二十年一變。

  你看這個人(王勃)寫這個文章(《滕王閣序》),只有十四歲(一說二十七歲)。你們手中這份材料,每一個典故,每一句話的註解都有,但不完全詳細。另外還有把整篇文章 翻成白話的,你要是先看白話批註,這篇文章根本不想看,一點意思都沒有。可是你直接讀古文,就不同了!我們當年是這麼背的(南師朗誦):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我們當年讀書在書房裡背,就這樣讀的,不是我今天故意給你們讀哦,這樣讀了三遍以後,不看字了,自己就在唱了。要放學的時候,我們同學「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這裡打一拳,那裡打一拳,在笑在調節稅皮。上面老師看見了,我們馬上規矩了;看不見,兩個又調皮了。都是這樣高聲朗誦的,這樣讀了以後,幾十年都忘不掉。你看這一篇文章,王勃的知識那麼豐富,只要一學中文,地理、經濟等一切都懂了。

  「南昌」是漢代的名稱,江西首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唐朝這個時候改名叫「洪都」。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王勃天文地理都清楚。過去中國讀書人一定要認識天文,天上的星星,分成若干個區,南昌屬於東方的翼星、趁星這個範圍,古代叫天文分野,把一塊大地跟天文、天星配起來。「地接衡廬」,南昌這個地方,南面是衡山,北面是廬山,「地接衡廬」,四個字,清清楚楚。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三江」,是荊江(湖北)、淞江(上海)、浙江;當然你也可以說浙江、江蘇、江西。「五湖」,太湖、洞庭湖等等,這個資料下面都有批註的。他說,江西南昌在三江上面,像衣服領襟的位置,與五個湖之間都有連帶溝通。在這個區域中間,半個中國地理他都知道了。「控蠻荊而引甌越」,「荊」是湖北,「甌越,就是浙江溫州,包括廣東、福建這一帶,這些都是文化落後地區。北方人叫我們長江以南,叫「南蠻子」;南方人叫北方人「北侉子」、「北佬」。這篇文章,每個字、每一句都是這樣讀來的。他先講地理。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他說南昌的產品,「物華」,有最珍貴的東西;「天寶」是天地之間的寶貝;寶劍的光芒可以衝到那個牛斗二星。這是吹牛了啊。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這個人,字孺子;陳蕃也是個人名。漢代的時候,陳蕃這個人做南昌的太守,就是省長。這個人學問很好,非常傲慢,中國的知識分子他都看不起,所以他不接待客人的,他有個床,吊起來。江西有個才子,是個小孩子,名叫徐儒。這個人一來啊,呵,陳蕃吩咐家裡人,把床放下來,專門讓他留在那裡過夜。所以後來我們有「下榻」這個詞。例如說,問今天朱校長住在哪裡?在古代寫信給人家說,朱校長下榻於上海某某飯店,就是這個「徐孺下陳蕃之榻」來的。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這是形容江西有幾個州,一個省都分成幾個州。很好的州,就像雲霧一樣擺起來。「俊采星馳」,就是恭維這個地方,那裡的人物,指有學問的人,了不起的能人太多。

  「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台隍」,亭台樓閣城池。他說,我今天到這裡看到,這個偉大的城池建築,「枕夷夏之交」,就靠在中原跟南方的交界地方。然後形容今天聚會,「賓主盡東南之美」,這個馬屁拍到家,把每一個客人都恭維了。等於說朱校長今天請客,來的都是高人雅士等等,下面一路講下去……

  那麼,這個文章中間,有很多的好句子,剛才我帶領大家一下,大概就是這樣朗讀。你把一篇文章讀好了,很多東西會應用到。我們隨便講啊,譬如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他最有名的句子,這個文學境界最美了。當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抗戰以前,快要跟日本人打仗,我向後方走,但是,首先目標是到南昌,為什麼去南昌?就是為了這篇文章,先去看滕王閣。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描寫那個風景,這裡頭還有個故事很妙。

  王勃年輕就死了,他的文章還不止這個。因為他的父親在交趾做官,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他去看父親,經過這裡,碰到這個宴會。這個傢伙肚子餓了,就跑上來吃飯,誰知坐下來,看見大家在這裡作文章,他當場就作了這一篇,很得意啊!一餐飯就賺來了。

  他離開滕王閣後,繼續前行去看父親,結果渡海時溺水死了。後來有個故事,也是說笑話,因為他年輕就死了,心有不甘,所以死了以後,滕王閣每天晚上鬧鬼,就是他。這個鬼出來就念詩、念文章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眾笑)。

  有個讀書人聽到王勃還在滕王閣那裡鬧鬼,他很不高興,就到滕王閣去,說我今天晚上把他羞了。這個也是年輕人,年輕人都不服氣的。果然到了半夜王勃來了,那個靈魂念起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個人說:「王勃,你變鬼了就去吧,還盡在這裡念這個臭文章!」那個鬼就一聲不響,等着他往下面講,結果他不講了。

  於是王勃又來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眾笑)。他說,「叫你不要念,你還念個什麼!這個文章根本寫得不好,你知道嗎?多兩個字!太肥了!「怎麼肥呢?他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當中這個『與』字多餘的。秋水長天一色,就不必用這個『共』字了!你這種文章還在這裡念!」這人一講,王勃從此沒有聲音了哈哈……(眾笑)

  但是,我叫大家讀這一篇文章的意思,是告訴大家怎麼「讀」書,當然還有很多有用處的東西。

  譬如,我講一個引用這篇文章句子的故事。推翻清朝以後,民國北洋軍閥的時候,我們國共兩黨北伐,打的什麼人?打的是吳佩孚、張作霖、孫傳芳,這些北洋的軍閥。吳佩孚打敗了以後,到了四川,就流落不能回來了。北伐成功後,國民黨統一了,吳佩孚很想回天津住,可是不能回來!因為兩方面打了一仗,怎麼辦?不好意思啊!那個時候倒沒有鬥爭得那麼厲害,總還給他留一點面子。

  當時國民政府有一個行政院長叫譚延闓,湖南人,已經退了。湖南人講譚家菜,就是他家的菜,做得很好。吳佩孚沒有辦法,只好寫封信給譚延闓,請放他一馬,讓他回天津。所以後來吳佩孚回到天津住,是這麼來的。日本人來的時候,想要吳佩孚出來做漢奸的頭子。吳佩孚始終不投降,他說,「你可以槍斃我,但是我決不做漢奸!」真了不起!

  這是剛才講到這個文章的關係,我一下想起來的這個故事。吳佩孚當年回來是靠譚延闓。當時譚延闓看了他的信,就很難過,英雄相惜,就寫封信給中央政府,結果就放他回天津了。後來譚延闓死了,吳佩孚要寫副輓聯給他,這一下吳佩孚自己寫了,他自己學問也很好。他的秘書長一看這副輓聯,說:「好是好,不大好。他說不要把這個事實講得太清楚了,那會難過。」吳佩孚問:「那怎麼寫?」這個秘書長就寫了一副輓聯: 蜀道崎嶇 巫峽啼猿兩行淚

關山難越 衡陽歸雁一封書

  四川是蜀,「蜀道崎嶇」,一語雙關,吳佩孚感慨萬千;「巫峽啼猿兩行淚」,表示我流落在四川,不能回天津了,這是上聯。下聯引用王勃的《滕王閣序》的一句話,「關山難越」,自己通關通不過,地方上政府不放他走;「衡陽歸雁一封書」因為譚延闓是湖南人,吳佩孚靠他一封信,才能放回來。

  《滕王閣序》是中國文學化的古詩文,我本來想把這一篇文章給大家講完,把每一個典故、每一個有用處的地方,給大家說一下,現在時間來不及,只好簡簡單單的這樣了事。希望大家回去,照這樣朗誦、背一下,最好是叫孩子們背、朗誦,不要給他們解釋,當歌來唱,你們試試看。

  如果 孩子們背來,七八歲,十歲以前能會背,最好是五六歲能背,包你這個孩子到八九十歲也有用處。以前讀英文外文也靠背,也靠念誦的。現在我們讀書,譬如我看到大家規定的功課,要讀幾百本書,那不是讀書,是看書。而且一邊看一邊想,哦喲,這個地方大概這個老師會出題目,我要多記一下(眾笑),如此而已,考試完了就丟開了。

  你看今天的教育啊,小學、中學那麼辛苦,那麼重的書包,考試完了到高中,過去學的差不多都丟了,一點用處沒有。那麼辛苦讀進來,高中考大學,也是一路學一路丟,啥用都沒有。大學讀完了考留學,留學回來,也都是一路學一路丟。

  當年在台灣國民黨時代,留學回來拿到博士,做公務員還要考,現在的公務員也要考。每天要簽卡,八點鐘上班簽一個卡;下班時候簽一個卡;下午上班簽卡,下班簽卡,等等,當年叫做「三卡三考」。

  你看我們現在教育有什麼用?古人讀書讀完了,一輩子有用。現在你看讀大學,前面讀的都忘記了,沒有用。當年我在台灣,有一個學生告訴我說,現在教育沒有用。他說,有個公務員死前自己寫一副輓聯,很好:

為五斗米折腰  三卡三考  喪盡氣節

領百萬元滾蛋  一分一厘  了此殘生

  「為五斗米折腰」,這是陶淵明的話。「三卡三考,喪盡氣節」,為了一個薪水,把讀書人的人品都搞沒了。「領百萬元滾蛋」,最後退休了,拿到一百萬,放在銀行里靠利息生活,「一分一厘,了此殘生」。他說,這一輩子作人這樣,這個讀書有啥用!

  他們告訴我,只有十分鐘了,我們因為時間關係,那就簡單的念一下吧,就不詳細講了。你們回去叫孫老師講,孫老師這個本事很大的,要他朗誦給你們聽,要他詳細給你們講。我給大家的參考數據里,還有《孟子》的《告子篇》和《盡心篇》,希望大家能讀,能研究。上次,給別的同學也講過,這些古文都要朗誦、背下來才好。

  關於人性的問題,這個人性,究竟是惡的還是善的?人性為什麼受環境影響,變得那麼壞?中國人幾千年都在討論這個問題。孔子、孟子是主張人性皆善,一切宗教也主張人必是善;荀子主張人性生來就是壞的,要道德教育硬把它改過來成為善的;告子跟墨子主張,人性不善也不惡,就靠教育的作用。人性人心究竟的善惡問題,在《告子篇》裡頭有討論。另外還有講學問的修養,在《盡心篇》裡。

  我準備的資料蠻多的,本來諸位來,我想請大家「吃飯」,因此我買了三天的「菜」

  準備得很好。可是你們人太多啊,時間又太短,我一樣都做不出來了,所以只好連「菜」帶「飯」,給大家帶回去了。今天因為時間關係,只好這樣,如果將來有機會,我們有較長時間在一起,再做別的討論,我想問題是很多的。

  好了,時間已經到了,只好停止了。還有什麼問題沒有?我想問題一定很多,嗯……

  孫教授(主持人):大家起立。去年在廟港,我和朱校長「着現啟請」,為「利益眾生故」,老師呢,「廣開慈悲」,今天又給大家開了一個方便法門,老師開大法筵,我們得大饒益。謝謝老師!   南師:哎,不要這樣講,不要這樣講。對不起啊,對不起啊,亂講一頓。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