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代概况
《大学》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
汉唐时期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尽管《大学》没有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但是,西汉的董仲舒、东汉的郑玄、唐代的孔颖达和韩愈,他们对《大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大学》的学术地位。
- ⑴董仲舒对《大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将儒家经学由民间思想提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位,开启了儒学成为官学、显学和国学的始点。
- ⑵郑玄将西汉后期流传的各种《礼记》抄本,相互校对,并作注解,
使得《礼记》大行于世,并流传至今。他的著作《三礼注》中《礼记·大学》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大学》研究著述。
- ⑶孔颖达解读《大学》,重点强调“诚意”的关键性作用。他将《大学》文本分为两大段,为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传两部分做好了铺垫。
- ⑷韩愈把“仁义”定为“道”的根本,并以《大学》为依据,提出了“正心一诚意一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儒家道德的修炼路径。他在《原道》中引用《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来证明和张扬儒家道统,并把《大学》、《孟子》、《易经》视做同等重要的“经书”,提高了《大学》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宋代时期
- ⑴程颢、程颐将《诗》、《书》、《礼》、《易》、《春秋》称作“大经”,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作“小经”,并继续尊崇儒家经学的正统地位,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 ⑵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自宋以后,《大学》成为科举考试科目的钦定科目。
元明清时期
- ⑴元仁宗于皇庆二年(1313年)十一月颁布“考试程序”,明确规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用书。
- ⑵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规定乡试、会试头场必考八股文,而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经文做题目,故大多读书人往往倾注一生,研读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使《大学》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更加显赫。
- ⑶清代鼓吹复兴汉学,《大学》地位依然重要。
现当代
- ⑴台湾将《大学》列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纲。
- ⑵《大学》成为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课。
- ⑶《大学》成为部分高校相关专业博士生必修课。
- ⑷《大学》学习形式呈现多样化,国学经典地位依然稳固。
大学历代版本
- 《礼记》注释本(最古老)
- 汉熹平石经本
- 魏正始石经本
- 程颢改本
- 程颐改本
- 朱熹《大学章句》本(最通行)
- 王柏改本
- 季本改本
- 高攀龙改本
- 崔铣改本
- 葛寅亮改本
以上资料引用自:百度百科
大学全文
版本一
大学 [战国] 曾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1]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2]戏[3]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4]甲曰顾𬤊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5]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6]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7]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8]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9]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10]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底本:《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南怀瑾指导 郭姮妟主编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309-09514-2
版本二
大学 [战国]曾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一传 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𬤊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二传 亲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传 止于至善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四传 本末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第五传 格物致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传 意诚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七传 正心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八传 修身齐家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第九传 齐家治国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第十传 治国平天下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底本:劝学网《大学》
校对
校对说明:依底本《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而作的校对。以下校对内容,左列为原文,右列为校对文。
绿竹猗猗 菉竹猗猗
诗曰周虽旧邦 诗云周虽旧邦
之其所敖情而辟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所藏乎身不怒 所藏乎身不恕
道德众则得国 道得众则得国
娼疾以恶之 媢疾以恶之